林鄭稱香港80萬公屋單位已足夠供應基層市民,未來打算將新落成公屋改為居屋,被批將房屋過度商品化,漠視基層利益。圖為居住在「籠屋」的基層市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0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林鄭月娥上任後擬重寫香港房屋政策,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更指香港有80萬公屋單位已經足夠,因此打算將大部分新建公屋改為綠置居出售,同時亦將在離島區的南丫島等地區興建居屋。有團體批評林鄭無視28萬正在輪候公屋單位的市民,而需要政府協助置業的居屋申請者,則只能選擇偏遠的離島地區。
《蘋果日報》報導,林鄭日前接受傳媒採訪時闡述其房屋理念,稱目前公屋數目有76萬個,將其增至80萬個後,便足夠照顧基層家庭需要,並擬將大部分新建公屋改為綠置居出售。有關言論引起香港社會譁然,使林鄭昨日連忙補充,否認公屋要在80萬個封頂,但又重申80萬戶「或許已足夠應付每一段時間最基層家庭的需要」。
有港媒發現,按照港府統計處全港住戶入息資料,發現香港符合公屋入息標準(以3人家庭計算為不多於23,568港元)的家庭有88萬戶,多於林鄭定下的80萬戶界線。而有能力購買居屋的人士,則可能要以偏高價錢購買或搬入偏遠的離島地區,港府房委會亦擬於明年推售1200個位於大嶼山東涌的居屋。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亦透露,南丫島索罟灣前石礦場附近未來會有公屋土地,稱政府正就此進行研究。
黃表示,如果部分港人可以遷入偏遠離島,就可以舒緩整體房屋供應壓力,又指「如果香港土地足夠的話,當然不會要人搬入離島」。對於林鄭指不再增加公屋,黃有所保留,指公屋是協助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的方法,因現時無法估計未來低收入家庭數目,因此不應為公屋數目「封頂」。
公屋聯會對林鄭的言論表示失望,指如果以綠置居取代公屋,輪候公屋的家庭一方面輪候時間大大加長,另一方面未必能承擔居屋房價,最終造成社會不公。聯會副主席梁文廣表示,政府在未編配完28萬輪候名冊前,就把公屋改成綠置居,而且定價亦太貴,認為政府根本沒幫助到市民尋求可負擔的居所。
前長策委員關焯照批評林鄭,指公屋本意是免去基層市民租屋成本,而林鄭卻把資源投放於幫助月收入高於5.2萬元、有能力購買房屋的年輕家庭作「首置盤」,做法本末倒置。關又質疑80萬的數字無經確切經濟或科學計算,只是林鄭的「突發奇想」。
另一名長策委員會成員陳紹銘指出,歷年來沒有一個特首會為公屋封頂,批評林鄭的房屋政策以置業為主導,將房屋商品化,並指出目前公屋輪候時間已達4.7年,而輪候中的基層家庭現在大多只能住在劏房,租金亦越來越貴,促請林鄭正視基層市民權益。
林鄭的言論不但引起民主派批評,建制派亦罕有與林鄭「唱反調」。有建制派人士質疑80萬的數字根據不足,指目前有多少公屋居民願意購買綠置居仍是未知數,除非綠置居計劃非常成功、有足夠公屋單位騰出,否則林鄭就要非常謹慎地審視自己提出的「新房策」。
有政界人士稱,林鄭上任後曾到新加坡考察當地組屋,並「堅信可以在港推行」,但新加坡組屋與綠置居比較無論單位大小、質量都比綠置居好,指「綠置居僅是一間公屋質素,不見得有多大誘因令公屋居民放棄一個月一兩千元租金、改為用過萬元月供購買一間公屋質素的綠置居」,又指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大多是建制派支持者,林鄭的做法將讓建制派大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