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逐名利,君子重道義。(圖片來源:pixabay)
「小人計行其利乃不利」,出自《呂氏春秋》,是說小人謀划行動時往往都期求得到利益,但是結果適得其反,常常得到不利的下場。
《呂氏春秋》勸誡世人行動和思慮都要謹慎,道義為先,不能只顧利益。行動不可不深思熟慮,否則,如赴深淵,即使後悔也來不及。君子謀划行動時考慮道義,小人謀划行動時期求利益,結果反而不利。假如有人懂得不謀求利益實際上就包含著利益,那麼就可以跟他談論道義了。
重利謀權,背棄道義,到頭來也許會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有很多。費無忌與慶封的結局給人以深刻的警醒。
費無忌遣太子害良臣 下場淒慘
楚平王有個臣子叫費無忌,嫉恨太子建,想除掉他。平王為太子建從秦國娶了個妻子,長得很美,費無忌就鼓動平王強佔為己有。平王強佔這個女子以後,就疏遠了太子。費無忌又勸平王說:「晉國稱霸,是因為靠近華夏各國,而楚國地域偏遠,所以不能同晉國爭霸。不如大建城父,把太子安置在那裡,以謀求北方各國的尊奉,您自己收取南方各國,這樣就能得到天下了。」平王很高興,使太子居住在城父。
過了一年,費無忌又詆毀太子建說:「太子建和連尹伍奢將憑藉方城以外作亂。」平王說:「他已經做了我的太子了,還謀求什麼?」費無忌回答說:「他一定是因為娶妻的事怨恨您,而且自以為就像宋國這樣的獨立小國一樣。齊國和晉國又幫助他。他將要以此危害楚國,事情肯定要成功了。」平王相信了費無忌的話,派人逮捕了連尹伍奢。太子建出逃到國外。
左尹郄宛很得國人愛戴,費無忌又想殺掉郄宛。他對令尹子常說:「郄宛想請令尹您喝酒。」又對郄宛說:「令尹想到你家來喝酒。」郄宛說:「我是個卑賤的人,不值得令尹光臨。假如令尹一定屈尊光臨,我該拿什麼酬報他、招待他呢?」費無忌說:「令尹喜歡鎧甲兵器,你把這些東西搬出來放在門口,令尹來了一定會觀賞它們,你就乘勢把這些東西作為禮物進獻給他。」
等到宴享這天,郄宛把門口兩旁用帷幕遮起來,把鎧甲兵器放在裡邊。費無忌於是對令尹說:「我差一點害了您。郄宛想殺您,已經把鎧甲兵器藏在門口了。」令尹派人去察看,真是這樣。於是派兵進攻郄宛,殺死了他。
國人非常痛恨令尹,卿大夫沒有一個人不指責他。瀋尹戍對令尹說;「費無忌是楚國的讒諛小人,使太子建出亡,連尹伍奢被殺,掩蔽國君的耳目。現在您又聽信他的話殺害無辜的人們,從而招致了各種嚴厲的指責,禍害很快就會來到您身上。」令尹子常說;「這是我的罪過,怎麼敢不好好地想法對付呢?」於是就殺死了費無忌,並把他的宗族全部誅滅,以此取悅於國人。
做事情不講道義,只知道害別人,卻不知道別人也會害自己,致使宗族被誅滅,指的就是費無忌吧!
慶封弒君謀權 終遭惡報
崔杼和慶封合謀殺死了齊莊公。莊公死後,二人另立景公為君,由崔杼給他做相。慶封又想殺掉崔杼,自己代他為相。於是就挑撥崔杼的兒子們,讓他們爭奪做後嗣的資格。
崔杼的兒子們私自爭鬥起來。崔杼去見慶封,告訴他這件事。慶封對崔杼說:「你姑且留在這裡,我將派兵去把他們殺掉。」於是派了盧滿嫳起兵去誅殺他們。盧滿嫳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全部殺光,燒了他的房屋住宅,回報崔杼說:「我已經把他們殺死了。」崔杼回去,已經無家可歸,因而自縊而死。
慶封做了齊景公的相,景公深以為苦。慶封外出打獵,景公乘機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起兵討伐慶封。慶封率領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戰,未能取勝,就逃到魯國。齊國就這件事責備魯國。慶封又離開魯國去吳國,吳王把朱方邑封給了他。
楚靈王聽說了,就率領諸侯進攻吳國,包圍朱方,攻佔了它。靈王俘獲了慶封,讓他背著斧質在諸侯軍中遛行示眾,並讓他喊道:「不要像齊國慶封那樣,殺害他的君主,欺凌喪父的新君,強迫大夫盟誓!」然後才殺死了他。
人本來都要死亡,但像慶封這樣的人,受盡凌辱而死,可以說是死而又死了!自己被殺,宗族親屬也不能保全,這是嫉妒別人、殘害他人的緣故。
小結
《呂氏春秋》總結道:凡是邪惡的小人做事,開始的時候互相幫忙,而到後來一定互相憎惡。堅守道義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開始時互相幫助,時間越長越互相信任,最後更是互相親近。後代把這種做法當作準則。
由此可見,遵守道義,才能擁有祥和的人生;只求利益,會失去人生許多寶貴的東西。得失之間有時只在人的一念之間,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別。行與思,需謹慎呀。
(參考書:《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