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有方,垂範千古!(圖)

作者:華翰 發表:2017-12-02 06: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孟母教子有方,垂範千古!
中國母親,自古以來就注重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她們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碩學鴻儒。(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哉華夏,宇光爍萃;神傳文化,星漢燦巍!折射出母教的春暉。

中國母親,自古以來就注重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她們在教育後代的過程中,表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教育藝術、偉大的人格修養,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碩學鴻儒。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仉氏(或又為李氏),就是這樣一位女性。正是這位母親的教子有方,注意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寓教於喻,以母行、母德,做孩子的表率,才使孟子有了求知的慾望、誠實的品格、勤學的毅力,才使孟子成為儒學的奠基人之一。孟母也因為培育出了一位歷史名人,而被尊為母教的光輝楷模,垂範千古!

孟母仉氏,是魯國大夫黨氏的女兒,很有德行,是一位卓有見地、善於教子的女性,居我國歷史上四大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岳母)之首。孟子能夠成為儒家的「亞聖」,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這樣一位母親的教育。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名句傳誦。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樣板故事。

孟子的父親孟激,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為了光耀門楣,他拋別妻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但是,三年以後,一心盼望丈夫出人頭地的孟母,聽到的是晴天霹靂的噩耗(去世)。失去了丈夫的孟母,並沒有氣餒,她從悲傷中昂起頭來,下定決心依靠自己的雙手,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完成丈夫的未竟之業。

孟母的偉大之處,在於她能夠在兒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根據不同階段,給予兒子不同程度的教育。

三遷擇鄰

孟子名孟軻,出生於現在山東省鄒城市北二十五里的鳧村(今屬於山東曲阜市)。《列女傳》記載,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遊戲、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

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決定搬家,毅然帶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戶營村」。廟戶營村位於現在的山東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裡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賣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

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他們搬到了學宮的旁邊。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裡的琅琅讀書聲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環境,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斷機教子

孟子雖然天性聰穎,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頑皮。到學宮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的新鮮勁頭過去了,貪玩的本性顯露出來,有時就逃學,對母親謊稱是找丟失的東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知道他又逃學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織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斷。孟子問:為什麼要這樣?

孟母回答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教育孟軻,學習就像織布,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

孟軻大為震驚!幡然醒悟,從此勤學苦讀,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殺豚不欺子

孟母對於孩子品格的成長,同樣十分看重,她的「殺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讓人讚嘆。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準備殺一頭小豬。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幹什麼?」「在殺豬。」「殺豬幹什麼?」孟母笑了笑,隨口說道:「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本來不是為孩子殺的豬,我為什麼欺騙他呢?這不是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了鄰居的豬肉,做給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萬事禮為先

孟子娶妻以後,覺得妻子太過倨傲,所以不喜歡她。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妻子從田間勞作回家,進了房間就脫衣納涼。正巧,孟子突然推門進來。看到妻子光著身子在房間裡涼快,孟子很生氣,認為妻子行為放蕩,不守禮節,當即就有了休妻的念頭。

孟母知道以後,嚴厲斥責孟子說:「你進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屋裡是否有人,才能進去,你沒有敲門,就推門而入,是你先失禮節,並不是你妻子的過錯。」

聽了母親的話,孟子深感自己過於魯莽,也慚愧於自己沒有把所學應用生活當中,從此對妻子芥蒂盡除,與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萬事禮為先」的做人道理,其見識令人敬仰。

勸子遠行

孟母一生操勞,儘管孟子已經長大成人,但她對孟子的教育和督促,從來沒有放鬆過。在齊國,孟子多次向齊宣王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鐘,酬謝孟子,但是卻不肯積極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孟子非常想去願意採納他政治主張的宋國,可是又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就對兒子說:「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孟母的一席話,讓孟子的擔憂和猶豫,一掃而空,孟子遂離家,出去周遊列國。

就在這個時候,為兒子傾盡畢生心血的孟母,一病不起。在孟子歸葬故鄉的途中,沿途經過的地方,無論民眾官員,無不爭相在路旁祭奠,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尊敬和哀思。

孟子能夠成為中興儒學的「亞聖」,成為當時中國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這樣一位母親的教育。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不但成了母親教育子女的典範,而且也成了妻子規勸丈夫的例子。東漢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出遠門求學,可是由于思家心切,才讀了一年書,便急不可耐地回家了,學業一無所成。其妻恨夫不爭氣,於是效法孟母,她用剪刀剪斷一塊尚未織完的綢子。然後,對丈夫說:「蠶兒吃了桑葉,吐出了一根根的細絲,千萬根絲慢慢地湊起來,才能織成一塊綢子。讀書求學也是如此,一個人要想有學問,要想有作為,就得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積累知識,不想下苦功,又不願花時間,是學不到本領的。你中途荒廢學業,不是和這塊廢了的綢子一樣嗎?」樂羊子慚愧萬分,立刻又外出求學,最後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後人的詩文,亦以孟母斷織,作為頌揚母德的典故。如唐代文壇一傑的駱賓王,有云:「…加以承斷織之慈訓,得銳志於書林;奉過庭之嚴規,遂容情於義圃。」

孟軻之母,因為「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母教的典型,而垂範千古!

(出自《淵鑒類函》)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