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世俗中遺世獨立(圖:公用领域)
【看中国2018年1月21日讯】不止一個讀者和我私下交流的時候說,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喜歡啃人血饅頭的俗貨們理解就算了,連自己最親近的親人、朋友,也鮮有認同,更多的是指謫,讓人非常的沮喪。
這恐怕不是少年維特的煩惱,而是大部分不願在糞坑裡面摸石頭的人的煩惱。
真知灼見這種東西,其實往往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科學理論,都是簡簡單單的常識。但它之所以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是因為它是學識、閱歷、良知、思辨混合後的產物。無學識不足語邏輯、無閱歷不足語人生、無良知不足語道德、無思辨不足語真偽。它不是擺在菜市場的那個豬頭肉,誰有錢都可以來割二兩。大多數時候它只是美人手裡的那塊免費的殘缺銅鏡,等待正確的人來對接重圓。
當你不願意參觀皇帝的新衣,更不願意叫好的時候,已經注定了自己的少數派立場,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其實是應該在意料之中的。那麼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接受這樣的冷落?
事實上,我們作為不可能扯著頭髮飛離人寰的凡人,無時無刻不在社會的坐標系承擔自己社會角色所對應的那一份責任。在一個公民意識普遍缺失、正知正覺被輕易絞殺的社會環境中,大部分人看待你,並不是從你的價值觀出發,而是從你既定的社會角色、社會地位出發。你若權高位重,家大業大,那你說什麼都對;但若你只是個其貌不揚的普通人,那就另說了。你是個老師,那麼他只希望你好好教書,順便幫他家的孩子指導一下作業;你是個醫生,他希望你好好看病,順便幫他留一兩個專家號;你是個公務員,他希望你節節高升,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幫他走點門路……
常人更願意受可見的利益的左右,而不是你說的那些形而上看似遙遠的公民正義。
特別是對於親人而言,看待你的角度完全是不一樣的。父母希望你平安,可以承歡膝下而不是陷入困境;妻子希望你努力,可以解決家庭迫在眉睫的油鹽米醋而不是埋頭故紙堆;兒女希望你慈愛,可以有一天帶她們周遊世界而不是天天憤怒……你和她們是利益共同體,是生活中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她們更關注你現實的情況,而不是你的理想、你的價值觀。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應該更多的去理解親人,而不是反過來要求親人理解自己。因為你的重要性,她們才會對你有不一樣的期待和要求。能夠理解你,那很難得,不能理解,也是正常。你矢志不渝想要實現的那個世界,就是要讓他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生活。即便那些不讚同你言行的好友,大部分我覺得出發點可能也是好的。很多人經歷過現實嚴酷的洗禮,自然而然會對關心的朋友有類似的擔憂,這是人之常情。不能責怪他們太膽小或沒有正義感——在血淋淋的現實中,這是一種過高的道德要求。他們絕對不是我們的敵人。
這種理解,是不是說我們就一定要緘口不言或者順從他人希望呢。
當然不是。而是說,在堅持自我的理想之外,努力的與生活和解,這與堅持內心的追求並沒有本質衝突。對親人盡責、對好友盡義、對陌生人盡仁,讓身邊的人切實的感受到我們的追求和堅持,沒有妨礙我們應盡的社會義務。理想既是高山仰止的精神指引,又是我們現實生活的根本動力。我們仍然和普通人有正常的交集,該謀生去謀生,該生活去生活,該戀愛去戀愛,不讓自己處在一種遠離塵世的戰鬥狀態,而是一種正常的市民生活的狀態。
事實上縱然再義正言辭,你也不可能取得所有人的認同。既得利益者的必然視你如敵人,看家護院的必然視你如瘋子,真的睡著了,或者假裝睡著的,只會在破口大罵你吵醒了美夢。大部分民眾其實就是1911年武昌革命前夜的那個狀態,前一天還在「幸好不是我」的心態中擠成一堆看殺革命黨的熱鬧,後一天革命已成功,又擠成一堆去歡呼民國的到來。
所以你的任務其實就是不斷的奔跑,在正確的方向上,找到那些同聲同氣的人,相互砥礪、奮力向前。
阮籍這個家伙當年在司馬家的高壓下特別苦悶,好友一個個被殺,他也朝不保夕。無人可語,每每獨自駕車出遊,至無路則大哭一場,哭累了方返。其實大可不必——何況我們大部分時候沒有車又沒有路,或者連眼淚都沒有。靜靜地坐著,等一場日落就好。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必憤怒,也不必失落。一個雲起的大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