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禮儀 宋朝人請客吃飯都要寫請帖(圖)

作者:李開周 發表:2018-02-15 02: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人重禮儀宋朝人請客吃飯都要寫請帖
宋朝士大夫請客吃飯,都要寫請帖。圖為現代宴席。(圖片來源: Pixabay)

宋朝沒手機,請人吃飯會麻煩一些。如果雙方住得近,熟門熟路,喊一嗓子就能聽見,那還好辦。假如離得遠,隔著幾十里路,喊話聽不見,那只能騎著快馬上門去請,或者寫一請帖,讓僕人送過去。

宋朝人在家請客時怎樣寫請帖

信息時代請人吃飯,通知起來真是太方便了。拿起手機直接撥號:「餵,哥們兒你好,我是李開周,我在某某飯店組了一個局,時間是明天晚上六點半,到時候你能過去嗎?嗯,好,不見不散!」要是想節省話費呢,就不打電話,給人家發一簡訊,或者發一微信,或者用QQ留言,都很省事。

宋朝沒手機,請人吃飯會麻煩一些。如果雙方住得近,熟門熟路,喊一嗓子就能聽見,那還好辦。像《射鵰英雄傳》裡郭靖他媽邀請楊鐵心夫婦那樣:「楊叔叔,你跟嫂子一起來我家吃飯吧,咱們宰一隻雞。」楊鐵心兩口子屁顛屁顛就來了。假如離得遠,隔著幾十里路,喊話聽不見,那只能騎著快馬上門去請,或者寫一請帖,讓僕人送過去。

宋朝士大夫請客,但凡稍微正式一些的飯局,一定要寫請帖,哪怕被請的客人就住在對門,也要規規矩矩地把請帖送過去,不然會顯得不夠隆重,有敷衍人家的嫌疑。

飯局可以在家舉行,也可以在飯店舉行,請客的地點不一樣,請帖的格式也不一樣。如果在家請客,請帖的外面一定要有封皮,這封皮一般是白色的,半尺來寬,一尺來長,將其糊成信封的形狀,然後在封皮正中豎著貼一張紅紙條,紙條上要寫被請之人的姓名及官銜兒;信封裡的請帖是一張小一些的白紙,內容可長可短,但必須寫明請客的原因、時間、地點以及歡迎到場的客氣話,落款則是自己的姓名和官銜兒。

南宋田園詩人範成大留下過一份很短的請帖,內容如下:

欲二十二日午間具飯,款契闊,敢幸不外,他遲面盡。

———右謹具呈,中大夫、提舉洞霄宮範成大札子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把它翻成白話文:

朋友您好,我想在二十二日那天中午請您吃飯,咱們邊吃邊聊,談談各自的近況(款契闊),希望您一定要來,千萬別跟我見外(敢幸不外)。我就寫這麼多,其他的話等咱們見面再聊(他遲面盡)。

這份請帖寫明瞭請客的原因、時間、客氣話,但是沒寫在哪兒請客。為什麼沒寫呢?大概因為範成大是在家裡請客,而被他邀請的那位朋友知道他家在哪兒,所以沒必要廢話。

在飯店請客時的請帖樣式

北宋開封各大酒樓為了給顧客提供方便,櫃台上一般都放著一大摞雕版印刷的標準請帖,大小和格式都差不多,就跟現代商家自備的格式合同一樣,拿來填一填就可以了,比自己在家請客時簡單得多,既不用糊封皮,也不用粘紅紙,更不用費心擬定文縐縐的客氣話。

這種請帖是一張大紙,跟南宋中葉面值千文的鈔票一樣大,而且又厚又硬,拿著沉甸甸的。紙上分成兩個豎欄,右欄最上面印著酒樓的名稱和地址,最下面印著「假館不恭」四個大字(意思是在飯店請客有些不恭敬,希望被邀請的客人多多包涵),中間留出一段空白,由顧客填寫請客的具體時間。中欄是打好的三排格子,最上面一排格子讓顧客填寫被邀請之人的姓名,中間一排格子讓顧客填寫被邀請之人的地址,最下面一排格子則由受邀人填寫。比方說受邀人接到請帖,就在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下面所對應的那個格子裡填一個「知」字,表示自己願意參加,或者也可以填上「敬陪末座」,表示自己不但願意參加,而且會非常文雅非常謙虛地參加。如果受邀人不想參加這個飯局,那就在格子裡填一個「謝」字,或者填上「敬謝不敏」,意思是有事兒來不了,謝謝您的好意。

比如說您嗖地一聲穿越到宋朝,準備在北宋開封一家酒樓裡隆重招待幾位最要好的朋友,您需要先去櫃台上拿幾份請帖(都是免費的,這一點請您放心),一一填上請客的時間和朋友的姓名及地址,然後再請跑堂的分送出去(送請帖也是免費的)。您的朋友接到請帖,一眼就能看出您都請了哪些人,他如果接受邀請,就填上「知」字,再交給跑堂的帶回酒樓,匯總之後交還給您。

宋朝大酒樓跑堂的一般都有兩套班子,一套班子叫「茶飯量酒博士」,類似於現在的服務員;另一套班子叫「白席人」,負責替顧客跑腿送請帖。小一些的酒樓經費不足,不養白席人,不過店門口總有一幫社會上的閑漢等著賺顧客的錢,您可以把請帖交給他們去送,完了給人家一筆小費就行了。

責任編輯:蘭雪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