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漢保衛戰,白崇禧指揮第五戰區各路國軍阻擊日軍。
1938年6月,日軍佔領安慶潛山後,打開了沿江北岸西進的通道。在日軍中向有精銳之稱的第6師團稻葉四郎部從大別山南麓及長江北岸間的長條地段大舉西犯。該路線距離武漢最近,並可在日軍海空軍的直接掩護下作戰。不過第6師團必須通過的潛山、太湖、黃梅、廣濟一帶地區丘陵起伏,湖沼錯雜,為天然的守勢地區。
早在6月22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就判斷日軍攻打武漢只能循溯江西上一途,建議軍事委員會「應充分採用內線作戰原則,迅速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先於太湖、宿松、英山、廣濟間狹隘地帶將溯江西進之敵,聚而殲之,然後轉移兵力,各個擊破」。(《李宗仁致蔣介石電》(1938年6月22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他反對處處設防,逐次使用兵力的傾向,認為這樣正面防守力量既不雄厚,側面打擊力量又嫌薄弱,不僅失去殲敵戰機,反而會被日軍逐個擊破。
顯然,李宗仁試圖集中兵力重創孤軍突進的第6師團,重演一次臺兒莊大捷。但到24日,第五戰區得到日軍四路攻打第五戰區防地的確切情報,日軍將「一由蒙城進攻阜陽,趨新蔡、汝南,南犯確山;二由正陽關犯霍邱,趨固始、光山,南犯信陽;三由合肥犯六安,越葉家集、商城;四由安慶犯潛山,趨黃梅、廣濟」。(《李宗仁致蔣介石電》(1938年6月18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面對日軍來路甚多,第五戰區免不了分頭抵禦,而當時,中國軍隊主力大部集中第九戰區,第五戰區兵力遠不及徐州會戰後期雄厚,缺乏圍殲第6師團的充分實力。黃梅、廣濟作戰開始前,李宗仁因病離職,由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代行司令長官職權。
桂軍在山林中持大刀向日軍進攻。(網路圖片)
長江北岸至大別山南麓守軍以廣西部隊為骨幹,另外還有川軍、西北軍等。計有廖磊部第7軍、張淦部第48軍、覃連芳部第84軍、韋雲淞部第31軍、許紹宗部第29集團軍(轄第44、第67軍)、劉汝明第68軍以及楊森、徐源泉部,各部均由第4兵團司令李品仙統一指揮。
李品仙令楊森、徐源泉在潛山、太湖一帶遲滯日軍。6月26日,日軍佔領太湖城,此後即以主力移至江南支援九江、湖口方面的戰鬥。徐、楊兩部與第1軍協同側擊日軍,經3天劇烈搏殺後,將日軍逐往潛山東北和望江東南一帶。李品仙得以指揮所部順利地控制了潛山、太湖、宿松、黃梅一線的西北方山麓,以第68軍守備宿松、黃梅正面及沿江要點,將第84軍控置於廣濟方面。
7月25日,日艦28艘炮擊小池口等68軍第118師陣地,日海軍陸戰隊在70餘架飛機掩護下強行登陸4次,均被擊退,陣地附近村落被炮火炸成一片廢墟。26日,日軍第3師團猛攻如常,守軍傷亡甚重,小池口告失。
8月2日,日軍第6師一部由太湖進攻宿松,與第3師北進的兩聯隊人馬匯合,近迫黃梅城。黃梅、廣濟方面戰事頓呈激烈狀態。劉汝明部在黃梅城郊與日軍劇戰後於4日退出黃梅城。黃梅、廣濟為鄂東門戶,北岸戰事為之緊張。
桂軍在阻擊日軍。(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8月3日,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前往李品仙第4兵團指揮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決定反攻黃梅,同時加緊側擊太湖、潛山等日軍據點,限8月6日行動。各部遵命而行。第68軍和第84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陣地,第31、第7、第10軍及許紹宗集團軍一部從黃梅東北及太湖、潛山西北山地側擊日軍,第4兵團其餘主力則立即向廣濟一帶集中。
日軍第6師團北受中國山地部隊鉗制,西南為長江及湖沼所限,漸入困境,主力徘徊於宿松、黃梅之間一籌莫展達月餘之久。
在中國軍隊不斷反攻下,第6師團後方補給線時有被切斷之虞,且為對付中國軍隊持續的猛烈攻勢不得不集中力量,收縮戰線,日軍遂放棄以前經太湖、宿松等地的陸上補給線,而改由小池口方面,由長江水路獲得補給。8月26日,中國軍隊乘勢克復潛山、太湖,日軍向東南撤退。
(摘錄 張憲文《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