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公告稱,決定從4月25日起降准。(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8年4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4月17日,中國央行公告稱,決定從4月25日起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一口氣釋放1.3萬億元資金。銀行業人士認為,這樣銀行體系並不利。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央行金融去槓桿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
港臺時間4月17日晚間,中國央行決定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時在25日,上述銀行需要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准釋放的資金償還其向央行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
4月17日,中國央行將1年期MLF利率上調5個基點至3.3%。根據中國央行公布的信息,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25日當天各銀行需要償還MLF約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今年3月末,MLF餘額高達49,1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釋放的資金略多於需要償還的MLF。除了9,000億元用於償還MLF,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將釋放給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相當於中國央行一口氣釋放了1.3萬億元資金。
4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速6.8%。其中消費增速超預期升至雙位數,起主要經濟助推作用。在中美貿易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第二季度是關鍵時點。分析人士預計,在社會融資增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存在升級可能、經濟去槓桿等的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或將在二季度顯現。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中國央行降准這是一個前瞻性措施,旨在提振資本市場情緒、促進經濟增長,並緩解人們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最終會通過談判解決,但是在個別領域還是會有分歧,對一些相關的上市公司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像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中興通訊進行出口的限制,這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而中國央行通過降准,可以大幅提振投資者對於後市的信心。
在中國金融系統內,有把央行叫做「央媽」的說法,指的是銀行體系靠央行釋放流動性「投食」,來緩解銀行業流動性緊張或提振市場情緒。中國央行降准透露出國內經濟局勢的不景氣,降準可以一時起效,但是後續經濟會如何變化?這甚至可能成為銀行體系的「毒藥」。目前,降准政策籠罩著這樣一層疑雲。
此前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認為,中國金融系統經過上一輪擴張後現在已進入下行清算期,金融風險的源頭在於高槓桿造成的疊加放大效應,那麼金融去槓桿將是一個既痛苦又緩慢的過程。而中國央行欲金融去槓桿,就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隨著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在加息,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一方面必須整體處於偏緊的態勢;而對於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中國央行又難以放下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
據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王一峰分析,央行降准未解決銀行體系的內生性問題,只是單方面降低銀行向央行的借款成本來釋放流動性,這會導致銀行體系原有的存款增長匱乏內生性問題可能被掩蓋。銀行體系存款增長乏力,並且向央行借款成本高於一般性存款但低於公開市場融資,因此銀行會擇中選擇向央行借款來解決流動性問題,這種央行不斷的降準會加深銀行體系的這種選擇傾向,導致銀行體系過度依賴向央行借款來保持流動性安全,而不是尋找其他解決流動性的途徑。一旦這種依賴關係形成,央行將很難再進行後續流動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