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想拍電影《邊城》 沈從文為何拒絕?(圖)

作者:張東寶 發表:2018-08-06 05: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和他發表於1934年的代表作《邊城》。
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和他發表於1934年的代表作《邊城》。

編者按:中國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做人是有原則的。1949年共產黨統治中國大陸後,他就再也沒有動筆寫過小說了。198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想把他的小說《邊城》改編拍攝為電影,但是沈從文拒絕了。

在《楚辭・漁父》中有這樣一句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這是漁父勸屈原的話,要他審時度勢,做個識時務的俊傑;世事清明時則為民造福,世事混濁時則不妨隨俗浮沉,不必太清高自守(第二句,也有另一種解讀,即如「蓮一般出污泥而不染」)。

而屈原則不能苟同,他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1949年之後,沈從文就再也沒有動筆寫過小說了。

198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把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改編為電影《翠翠》。這在一般人看來,無疑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尤其是對剛剛復出的沈氏而言,更應是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

然而,沈氏發現廠方竟然不尊重原作,反而隨意添加「階級鬥爭」等子虛烏有的內容時,一向為人謙和的他感到憤怒了,他不顧老友從中斡旋,毅然退回上海電影製片廠寄來的「改編費」,並斷然拒絕了上影廠的拍攝要求。

在這裡,沈氏要維護的不僅是自己的作品,更是要維護文學的純潔性和自己做人的原則。

現如今,面對浮躁和功利的社會,可以說,即便用盡「滄浪之水」,也難以洗滌淨我們心靈的蒙塵和毒素;當有人發出「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實,人不能成為精神流浪者」的感慨時,沈從文明知可為,卻不願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當然可敬!

沈從文與小說《邊城》簡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字崇文,後改名沈從文,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篇小說代表作,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元旦開始在天津《國聞週報》上連載。

在小說《邊城》中,沈從文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邊城》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隱伏著社會矛盾的影子。沈從文亦不曾諱言他的寫作意圖是支持「民族復興大業的人」,「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

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



責任編輯:蘭雪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