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古箏演奏家賈瑞爾.巴頓(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8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樂綜合報導)近日,美國明蘇尼達州藝術家聖地安德森中心迎來了一位非裔古箏演奏家——賈瑞爾.巴頓。外媒盛讚他的彈奏是「舒緩的樂聲迴盪在走廊,不同於此前任何藝術家留下的聲音——即使它無法讓世界和平,至少降低了聽眾的血壓。」
據報導,在賈瑞爾之前,美國明蘇尼達州很少能見到古箏,他也是第一位安德森中心項目駐留的古箏演奏者。安德森中心主任斯蒂芬妮.羅傑斯看中的是他的音樂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曲調「像瀑布隆隆,又像泉水潺潺,如波浪起伏不定」,喚起了觀眾內心「浮在雲端的寧靜」。
賈瑞爾.巴頓彈奏古箏的視頻經外媒發布後,收穫了全球成千上百的網友點讚。
報導說,賈瑞爾13歲時第一次從公共圖書館的CD聽到了古箏的樂聲,就被深深迷住了。他甚至沒有見過古箏,就根據CD封面的照片,用木質茶盤和吉他弦自製了一張「古箏」,但音色並不好。賈瑞爾最終說服祖母幫他在網上買了一張真正的古箏。
「我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自學」,賈瑞爾說,他找不到任何英語的古箏書籍,只能上網買了一些在線古箏教程,再自學普通話。「我做了很多中文詞彙卡貼在房間裡,不懂中文學古箏會很困難。」賈瑞爾後來從網上找了一位來自北京的古箏演奏家拜師,他每天堅持每天練習六七個小時。後來也通過古箏表演和教學賺錢。
在中國常見的古箏,對美國大眾而言還比較新穎獨特。巴頓不僅演奏中國的傳統和現代箏曲,也會用古箏演奏歐洲音樂和前衛的即興彈奏。中國傳統文化也滲透了賈瑞爾音樂之外的生活,他喜歡書畫和盆景,還會用生薑、大蒜、八角茴香烹飪中國菜。在進行登臺進行古箏表演時,賈瑞爾會穿著中式傳統服裝。
賈瑞爾認為古箏具有和吉他完全不同的「表達」:通過按一根琴弦,可以表達百萬種不同音符,賈瑞爾認為,這是鋼琴和吉他做不到的。
賈瑞爾把自己彈古箏的視頻傳到網路後,獲得了幾百條來自中國的評論。大部分樂迷都讚揚賈瑞爾彈古箏如同天籟,還有中國網友希望和賈瑞爾一起學古箏。
古箏的傳說
據悉,古箏作為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緻。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聲」、「秦箏」之稱。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
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關於箏的命名,史料中說法不一。有的說箏是由樂器本身的音響效果命名的;有說是二人爭瑟取其相爭的「爭」字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秦皇奇之,立號為箏」。
分瑟為箏
當時,秦國有一種樂器叫瑟。有個叫宛無義的人,非常擅長彈瑟,他的兩個女兒受他的影響,也非常喜歡彈瑟。有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裡學習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手裡,妹妹哪裡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姐姐手中的瑟。兩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讓。
忽然,「喀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姐妹倆一看闖大禍了,雙雙傻在當場。
父親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也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又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左摸摸,右看看,不禁唉聲嘆氣,正準備好好訓斥一下兩個女兒。
這時,無意中用手指把弦一撥,兩半瑟竟發出了更好聽的聲音。宛無義大吃一驚,早忘了責備女兒,他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果這半邊的瑟彈起來比原來的好聽多了!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為二」的瑟,叫做「箏」。
其實,在古代文獻中確實有分瑟為箏的說法。唐趙磷《因話錄》中記載:「箏,秦樂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
宋代的丁度在他的《集韻》中也載有類似的說法:「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箏十二弦,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或云: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