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高山上的寺廟宏偉壯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齊文宣帝高洋,親見神力
稠禪和尚,自幼體弱多病。出家後,為求神力護持,而天天頌讀《金剛經》,並且數年不斷。一天,來了個金剛力士,對他說:「看你小小年紀,出家精誠,守戒也挺嚴。告訴你,你已經有神力了。今後必須繼續勤練,用來守護佛法大教,自己珍重吧。」說完隱然而去。
稠禪和尚,自此勤學苦練,練就一身本領,並且證得正果,獨立支宗,居住林慮山。林慮山方圓數百裡,地勢險要。稠禪在此大造精舍寺院,聞名而來習禪的人,有數千之多。這就觸犯了齊文宣帝高洋(529~559,北齊建立者),他以聚眾滋事為由,親自率領驍勇將士數萬人,前來討伐稠禪和尚。
高洋率數萬兵馬,到達林慮山的第二天,即進山圍剿。當大部隊抵達山谷時,稠禪和尚已經帶領許多僧人,等候在那兒了。高洋先禮後兵,問道:「大師為什麼來到這裡?」
稠禪和尚說:「陛下要殺貧僧,我怕血染伽藍。伽藍寺院乃聖地所在,為什麼因我而遭污穢他!我甘願在此,受陛下一刀。」
文宣帝看他志願送死,不像蓄謀造反的樣子,心裏產生了一點寬慰的念頭,他將稠禪和尚,請到營帳裡,命士兵設齋招待。進餐時,高洋說:「久聞大師得力於大力金剛神,難得有幸相見,很想見識見識大師的神力,不知能否如願?」
稠禪和尚說:「我所使的力,都是人的自有之力。皇上想見神力,以我人之力,能變成神之力嗎?」
高洋停頓下來,想了一會兒,又講:「那麼,不看你的人力,去看神力吧。」他們一同上山進寺。
那些日子,稠禪和尚,正準備造一座規模較大的寺院,數千根木料,因搬運不濟,暫時還堆在山峽的口子山。現在,稠禪和尚合掌,唸唸有辭。頃刻之間,大小木材,騰空而起,在空中自相撞擊,聲如巨雷,勢如山動,被摧折的木頭碎屑,紛如雨下。高洋大驚失色,扒在地下不敢動彈;將吏兵卒,喪魂落魄,抱頭鼠竄。高洋此時,忙向稠禪和尚,叩頭請罪。
回宮後,高洋虔敬的敕令稠禪和尚,大力傳法習禪,修建寺院。自此十數年間,稠禪和尚廣為傳法,營寺修廟。
最後,在并州營造規模頗宏的經幢時,操勞病倒。臨終前,感嘆地對弟子們講:「人或生或死,乃天分所致。如來佛祖也沒有倖免。我唯不足而含恨的是:經幢還沒有完全造好。但願後來的人,繼承此事。」說完圓寂。
三十年以後,隋文帝巡視并州,上山看到未成的經幢,心中煥然似有記憶。回宮不久,就下旨續造經幢,並擴大規模,建成為宏偉的山寺。
二、「樓觀蒼海日,門對浙江潮」
唐代考功員外郎(官職名)宋之問,因故貶黜,後遇赦放還,一路漫遊。這一天,來到江南的臨安府靈隱禪寺。是夜明月當空,銀光四射,他詩興陡起,乘著月色,在殿廊行吟。詩云:
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
宋之問沉思精慮,織字成句,但總覺不滿意。這時,他發現一間廂房,房中掛著一盞長明燈,燈焰如豆,不太明亮,禪床上,端坐一位皓首白髮的老僧。老僧發覺戶外的宋之問,便對宋說道:「小夥子,夜已很深,不去休息,而在此搜索枯腸地吟詩,何苦啊!」
宋之問說:「弟子平日以詩為學,至此詩興所致,想以靈隱寺為題,吟誦一曲,苦於詩緒不湧,久久難成篇章。」
老僧說:「請你將第一聯吟來。」宋之問吟了剛湊成的第一聯,且反反覆覆就是讀不下去。老僧啟示他說:「為什麼不吟?『樓觀蒼海日,門對浙江潮』呢?」
宋之問聞之愕然,驚訝老僧詩思油然,出句遒勁宏麗。經他一點,自己詩情如高山水瀉,嘩然湧溢,立刻吟出: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待入天臺路,看途度石橋。
吟畢,他統覽全詩,更覺得「樓觀蒼海日,門對浙江潮」最為恢宏、警策。斯時夜深,宋之問不忍再攪擾老和尚,便致禮告別。
第二天清晨,宋之問一起身,便到老和尚住處拜訪,不想老僧已經走了。宋之問向寺僧打聽,寺僧都說不知道,末問一位年邁高僧,他說是那人就是駱賓王。宋之問問他說:「你怎麼知道他是駱賓王呢?」
高僧回答說:「徐敬業謀反兵敗,和駱賓王一起逃匿。官家搜捕不獲,主帥考慮,平亂抓不住魁首,會遇不測之禍,就找了兩個與他倆相像的首級,進京銷差,則天皇帝被他們騙過了。辦事人冒功獲賞,不敢再搜捕,因此他倆隱匿民間。徐敬業在衡山為僧,九十餘歲時卒。駱賓王也削髮出家,但他不居一山一寺,而是遍游名山大剎。前不久,來此靈隱寺。今晨已走,則不知去向。」
宋之問很懊悔,見到初唐四傑的駱賓王,卻沒有虛心地向他請教。
正是:高人面前未謙卑,良機失去深痛悔。世上多少名利客,總為貪財迷心扉!
(以上均據《中國佛家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