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2月26日訊】近些年來,每到一些特定的時間節點,或者每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時,總會有各種號召吃瓜群眾行動起來;;「抵制××;;」的聲音出現。
這些抵制的聲音,常常要打著的一個旗號就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不但打著這樣的旗號,而且偷換概念,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抵制外來的或者現代的××等同起來。
姑且不去評述外來的或者現代的××如何,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就很自然地知道這樣一些抵制的聲音,在本質上是並不是弘揚而是在背叛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
;;「和;;」與;;「同;;」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對概念。這對概念不是孔子提出的,從文化史的研究來看,這對概念最早提出者是西週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陽父(亦稱史伯)。在《國語·鄭語》中有這樣的記載。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史伯
這句話的意思是;;「實現了和諧,則萬物即可生長發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則無法發展、繼續。;;」
後來,齊國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晏嬰對史伯的這個思想做了繼承和發展。在《左傳·昭公二十年》中有這樣的記載。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
;;「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
;;「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這幾段話看起來有一點複雜,但實際上卻很生動很形象,晏嬰用做飯和奏樂對;;「和;;」與;;「同;;」做了一個闡釋。
只有多種食物和諧搭配,才會有美味的菜餚,如果用清水來增加清水的味道,誰能喝得下去呢?只有多種聲音和諧搭配,才會有美妙的音樂,如果只有單一的一種音調,誰能聽得下去呢?
史伯和晏嬰主要是從政治角度來談;;「和;;」與;;「同;;」。孔子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思想,偏重於從人際關係的角度談;;「和;;」與;;「同;;」。
君子崇尚;;「和而不同;;」,是在矛盾中求統一,矛盾中求和諧,有自己的主張和判斷,但又絕不黨同伐異,唯我獨尊;而小人在行動上則是;;「同而不和;;」,是追求絕對的統一,盲目附和,人云亦云,聽不進去其他的觀點和聲音。
這樣的尚;;「和;;」去;;「同;;」的思想,在《中庸》中的表述是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庸》
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不相違背。這是一個宇宙大自然的法則,是包容精神與和合之道的體現。
歷史的發展證明,中華文明正是在吸收各種優秀文化,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起來。
錢鐘書先生說:;;「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費孝通先生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這些學貫中西的大家學者的論述,與我們歷史上的文化傳統一以貫之,是繼承,也是發展。
我們今天要做的依然是繼承和發展這一傳統,要有大視野,大胸懷,大境界,要和而不同。如果只是一味地封閉自己,坐井觀天,這也抵制,那也抵制,到頭來抵制的是什麼呢?
我們抵制的是和世界文明的接軌,暴露的是對自己文化的無知和不自信。
来源:水寒說語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