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抗日粵軍和李漢魂上將。(右)。(網絡圖片)
李漢魂是廣東粵軍八大抗日名將之一,他縱橫戰場,指揮「抗日銅軍」粵系第六十四軍,屢克強敵。夫人吳菊芳仁心仁義,救助成千上萬的流離兒童和烈士遺孤,被譽為「萬童之母」。大陸淪陷後,李漢魂夫婦赴美定居,自食其力,督促教授子女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先後把子孫14人培養成為博士。
李漢魂(1894~1987),字伯豪,廣東吳川人。1919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被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任見習軍官,旋因病南歸,回到故鄉,執教於吳川中學(即現吳陽中學)。不久,他投筆從戎,先後任粵軍第二師中尉排長、上尉、連長、少校參謀及營長,並投身於東征陳炯明、南征鄧本殷的戰爭。
1926年北伐戰爭,李漢魂在粵軍第四軍第12師第36團任參謀長,參加了醴陵戰役、平江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以及武昌戰役。從湖南到湖北,第四軍屢克強敵,消滅北洋軍閥吳佩孚主力,被譽為北伐「鐵軍」。
九・一八事變後,李漢魂以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三師師長,出任(韶關)西北綏靖公署主任。任上,他整軍經武,在今帽峰公園山頂,修築碉堡群,並注重市政、文化建設。1934年,他親自主持,聘請橋樑專家麥蘊瑜新建曲江大橋。此外,他還邀請虛雲和尚主持重建南華禪寺,復興曹溪禪宗。
1935年,李漢魂職司潮汕軍政大權,日寇來勢洶洶,他帶領一排腰間掛手榴彈的警衛登上日軍軍艦,讓日軍的魚雷軍艦撤離汕頭。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李漢魂升任粵系第六十四軍軍長,請纓北上抗日。在1938年5月的蘭封會戰中,李漢魂率部血戰三天三夜,終於突破日軍主陣地,收復羅王車站及附近村莊,隴海線重新打通。國民政府特授予他「華冑榮譽獎章」,第六十四軍被譽為「抗日銅軍」。
1938年,武漢會戰之萬家嶺戰役,第六十四軍是參戰主力之一。李漢魂調集8個師的兵力,運用「一鼓作氣」的戰術,把一萬多日軍壓到縱深不到3里的張古山的狹地之中,最後聚而殲之,取得了萬家嶺大捷(也稱「德安大捷」)。戰役總指揮薛岳特意授予李漢魂第六十四軍「鋼軍」錦旗獎一面,以表彰他们对萬家嶺大捷的贡献。
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吳菊芳夫婦和子女合影照。(網絡圖片)
此後,李漢魂升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廣東存在貪腐風氣。蔣委員長對李漢魂說:「我知道你不會搞腐敗的,相信你能消除這場災禍。」到廣東後,李漢魂每天從清晨忙到深夜,一天只吃兩頓稀飯,離任時體重僅48公斤。任中,他指揮韶關抗戰,迅速安定軍心民心,對韶關各界進行全民動員。韶關成為廣東省唯一沒有淪陷的地方,
抗戰勝利後,李漢魂調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到歐美考察。李漢魂著有《歐洲散記》、《拉丁美洲遊記》,編著《岳武穆年譜》一書,由商務印書館發行。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任國民政府代總統,何應欽任行政院長,李漢魂應召回國,出任總統府上將參軍長和內政部長。
大陸淪陷前,李漢魂辭去職務,轉道香港赴美定居,開一家炒麵館維持生計。有人嘲笑他身為國軍上將和部長級高官,竟落到如此田地,李漢魂坦然回答說:「自食其力,何愧之有!」
旅美期間,李漢魂與夫人吳菊芳常把報國的希望寄託於子女身上。李漢魂經常督率他們讀中文,授古文,教學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用餐館收入,先後把子孫14人培養成為博士。人們無不驚嘆:「李將軍培養出了一個博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