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5月7日訊】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星期天在推文中針對中國發出關稅威脅後,導致中國股市週一一度大跌,美股更如過山車。而美中貿易戰可能前景不明的消息,並沒有在海峽對岸造成恐慌。一些官員和學者將其視作一個契機,加快台商洄游,以推動經濟和就業的增長。
川普的推文表達了對美中貿易談判進展緩慢的沮喪, 威脅說將在這個週末對價值2千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並在短時間裏對其餘數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
中方談判團隊仍將赴美談判的消息緩解了市場的焦慮。但有分析人士仍告誡雙方談判不排除暫時破裂的可能。
市場分析機構凱投宏觀在新加坡的中國經濟分析師朱利安·埃文斯-普裡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說,如果有談判繼續的確切消息,那就意味著中方願意做出進一步讓步,但一切尚未有定數。
埃文斯-普裡查德說:「我覺得仍然有很大風險導致談判暫時破裂。「
臺灣與中國的供應鏈緊密相連,因此任何時候中國出口受到負面影響,也會連帶影響到臺灣。
埃文斯-普裡查德說:「其實,某種情況下臺灣這樣的國家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這並非是說實際規模,但這些國家事實上對出口的依賴比中國依賴出口的程度還高。」
在過去約10年裡,中國出口在GDP中佔比經歷了長時間的縮減,目前僅有15%。
埃文斯-普裡查德說,這類次要影響通常影響較小,但對一些像臺灣這樣依賴貿易的小經濟體其實有很大影響。他說:「我認為臺灣和韓國受美國向中國徵收關稅的影響面最大。我想他們一定會失去很多。「
去年夏天,當美中貿易緊張衝突升溫之際,一位臺灣官員在一個場合對記者談及臺灣政府如何看待這場貿易戰。他談到兩大經濟體間貿易衝突背後的深層問題,戲言做這番深入分析是為了在美中兩頭巨像爭鬥時能夠避免傷及自身。
而另一方面,臺灣的官員在公開活動中,多次談及如何從美中貿易戰中獲益,尤其是推動台商洄遊方面。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學教授邱峻榮曾任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副主委。談及台商洄游,他對美國之音說:「台商回臺的趨勢不是現在才有的。大概比較明顯是在2017年的上半年這個趨勢就慢慢形成了。2017的上半年,台幣升值得非常多。台幣升值非常多的原因就是有非常多的資金回到臺灣。從2017年到現在,台商回來已經慢慢形成一個趨勢。貿易戰只是一個促發的(因素)。它使得這個趨勢變得更快。「
邱峻榮說,政府對洄游台商也提供了配合的政策,比如說在租稅和優惠方面提供了積極的措施,如地方政府積極幫助想回臺灣的台商解決土地,甚至勞工和電力方面的問題。
他認為台商回臺的趨勢相對來說是明顯的。但這是不是件好事?則需要結合臺灣的資源和產業規劃加以判斷。
邱峻榮說,臺灣很小,資源很有限,勞動力、土地和電力都很有限,不可能什麼都要。他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去挑選適合臺灣發展的企業。「
臺灣政府在近期發布了一組數據,試圖展示台商從美中貿易摩擦後因生產供應鏈轉移形成的契機。經濟部稱已成立「投資臺灣事務所」, 為加速投資案的落實提供單一窗口客制化服務。
經濟部說,從2019年1月1日迄今,已經有40家廠商通過資格審查,投資金額超過2,057億元(新台幣),帶來超過21,200個本國就業機會。該部說,申請熱度持續升溫,後續還有4、50家排隊,將努力衝刺2,500億元年度目標。
邱峻榮說,因為現在選舉快到了,所以政府會把這些台商回來的數據都當作好事發布。但是,他說,從長遠看,台商回臺,怎樣去挑選,對政府來講,還是一個未來需要去嚴肅認真考慮的問題。
邱峻榮說,現在政府並沒有積極地選擇,但有一些消極的法規。他就此舉例說,如果你要拿到政府的租稅上的優惠,它會有一些限定。比如說,做實體的不能去做portfolio,就是買賣土地呀。另外一個就是現在比較集中在政府推動的產業創新計畫「五加二」。如果你回來的資金能夠投到相對比較重視的這些產業,在稅的優惠上是會比較多一些的。所以,他沒有積極的規劃。它是通過一個相對比較消極地激勵、鼓勵方式,想辦法引導這些資金到我們自己想要發展的這些產業方面去。
但是,對臺灣來講,還不只是產業,還有功能方面。邱峻榮說,這就是說將來可能需要所謂的系統整合的( systemic integrated)廠商,就是能夠同時處理硬體和軟體的廠商。他說:「這個對它在經濟升級上會有所幫助。但是,在現階段,政府還不會考慮這麼多的因素,那先讓資金能夠回臺灣再說。」
現在回臺灣的廠商,大部分還是大家最熟悉的製造業廠商,各個產業都有,從電子業,到運動產品都有。
邱峻榮說,製造業洄游對臺灣經濟和就業來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他對目前的情況並不滿意。他說,製造業通常不像軟體和服務業那麼快,需要土地、建築,好處不會很快顯現出來。也許到今年的第三、四季度,有些效果就慢慢出現。
邱峻榮說,如果外部環境沒有大的變化,他認為今年台商洄游將有益於臺灣的增長率和就業機會。
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這樣的台商洄游「趨勢「目前尚不明顯,對經濟的貢獻也不顯著。
凱投宏觀在倫敦的亞洲經濟分析師加雷斯·萊瑟(Gareth Leather)說:「在一些案例中,有證據顯示出這樣的情況,但規模都很小,宏觀經濟影響微乎其微。」
凱投宏觀在新加坡的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埃文斯-普裡查德說,有趣的是,當美中貿易緊張局面加劇時,出現了不少關於供應鏈的討論。他說,有的調查結論顯示有17%或18%的外資公司考慮將其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國家。但他說,很難找到支持這類結果的證據,例如外國直接投資(FDI)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