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日中貿易逆差表示不退讓

發表:2019-05-28 2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9年5月28日訊】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一(5月27日)在他此行的主要政治行程裡不斷釋放日美同盟空前強大的訊息,但他同時對貿易糾紛顯示了不退讓的強硬立場。

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週一(5月27日)下午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對美國與中日貿易不均衡的問題展示了不同程度的強硬立場。這是川普在3天來的訪日行程中,唯一公開對安倍的發言發出的不和諧聲調。

在聯合記者會上,安倍談了日美同盟、朝鮮問題、伊朗問題等與川普達成的共識後,切入貿易糾紛問題。安倍先是談日美貿易,他說:「世界上最與美國經濟協作的就數日本企業了,上次(日美)首腦會談起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日本企業就增加了對美國10億美元的投資,基於旺盛的投資欲,日本企業紛紛決定對美投資,日美經濟關係正以雙贏的模式大發展。」安倍對正在舉行的日美貿易談判說:「通過今天的會談,達成基於日美信賴關係,向著早日達成雙贏的成果,進一步加快談判速度的共識」。

然後安倍對美中貿易糾紛說:「美國和中國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兩國之間構筑安定的經濟關係不僅對日本,也對世界極為重要。從這個觀點來看,期待(兩國)能繼續通過對話謀求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貿易糾紛

但川普隨即針對日美貿易糾紛說,美國和日本也不知道多少年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貿易不均衡,日美貿易成為日本的利益。他說,日本人是優秀的生意人、優秀的交易者,美國正站在非常嚴峻的立場上,不過他認為美國與日本的貿易談判正談得不錯。

日本週一傳出消息說,川普週日與安倍打高爾夫球時,達成準備8月締結貿易協定的共識。川普週一在記者會上也承認日美貿易談判「快要發表一些對符合彼此利益、削減美國對日貿易逆差、促進美國對日出口」的內容,不過當日本記者追問安倍時,安倍迴避了這個問題。

隨後日本記者再問安倍今後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在開放農產品市場問題上是否按照日本已與其他10國達成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條件為上限,安倍作出肯定答覆後,川普接過話題說,TPP與美國全無關係,美國不受TPP約束,然後他轉回到中美貿易糾紛的話題稱,中國想與美國交易,但是美國沒有那樣的準備。他還說,現在美國正收到對中國產品徵收的巨大關稅收入,今後還會進一步增加,他正快樂地展望將來能與中國有完美的交易。

共同社客員論說委員岡田充認為,儘管川普兩天來與安倍在日本展示的「政治秀」主要是向各自國內發放有利各自政治的訊息,但安倍去年10月訪問中國前起,其政權已把「印太戰略」改口為「印太構想」,現在日美強大同盟關係事實上正令安倍政權陷入中美龜裂的苦境。

政治同盟

川普與安倍在過去兩天的接觸中,給日本國民製造的最深印象正如兩首腦不斷強調的日美同盟在令和新時代更親密的形象,尤其是在朝鮮問題上,兩首腦對朝鮮最近發射的短程彈道導彈都顯示了克制譴責的姿態,但同時一致認為必須維持對朝鮮的制裁。部分日媒週一披露,川普週日對安倍抱怨韓國在朝鮮問題上的無能,來說明上個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與川普會談時,川普只與文在寅會談了兩分鐘就佛袖而去的結果。

對伊朗問題,因為川普同意安倍斡旋,首相官邸傳出消息,安倍預定下個月訪問與日本關係長期安定友好的伊朗,來斡旋美伊關係。

週一在記者會上,安倍還稱,日美合作是下個月日本主辦的二十國峰會成功不可欠缺的因素,強烈希望與美國一起推進,但川普沒有明確回應,安倍還說明與川普會談了「在能源、數碼和基礎建設等方面實現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日美合作進展,今後日美還會攜手強力推進這個日美共同目標的實現。」

川普則感謝日本接受駐日美軍,他說:「日本通過從美國購入了105架F35戰機,成為擁有世界最強空軍的國家,日美正在世界上聯合訓練與活動。」川普說,他希望代表美國,向接受駐日軍人和家屬的所有日本人致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