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勢力干涉香港?讓人恥笑(圖)

作者:胡少江 發表:2019-06-29 07: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
香港青年們堅持抗議(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6月29日訊】香港的示威還沒有結束。由於不滿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應對此次大規模示威活動的無理和傲慢,示威訴求已經由最初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發展到:要求政府與市民對話;撤回6.12暴動的定性;釋放被捕示威者並撤銷對他們的控告;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警察部隊濫用武力和其他違法行為;林鄭月娥引咎辭職。迄今為止,特區政府及其行政長官仍然拒絕回應示威者的任何上述訴求。

為了給政府施加壓力,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示威者日前發起了「不合作運動」,並且非常迅速地演變成輪流佔領政府有關部門的流動性示威,先後包圍特區政府總部大樓、警察總部大樓、灣仔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和律政司辦公樓等,示威者組成人鏈封鎖大樓出入口。此種不合作運動實際上是公民抗命的一種方式,旨在通過由此造成的社會影響最大限度地施加壓力,逼迫政府出來對話。

香港社會輿論對示威活動基本上表示支持,不少市民對於這些活動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也表示理解。無人不曉,此次香港動盪的始作俑者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尤其是具體負責港澳事務的中央港澳辦和在駐香港的中聯辦。事件發生之後,僅僅是由林鄭月娥出面表示暫停條例修改,但是從中央到香港政府,沒有任何人為此承擔政治責任,政府也沒有作出放棄「修後算賬」的承諾。

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有關部門一方面通過拖延戰術,希望示威活動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激起市民們的不滿;另一方面則不斷地散佈各種似是而非的謬論,對示威者進行醜化和中傷。他們正在打一場輿論戰,試圖通過政府控制的電視和其他媒體來扭轉社會輿論對政府的憤怒和對示威者的同情。其實稍微有些理性和懂得邏輯思維的人都知道政府散佈的那些輿論是荒謬不經的。

政府極力散佈的一個輿論是,這次香港的示威活動是由外部勢力挑起的。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修例失敗之後將全國和各省市的香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召集到西環訓話,氣急敗壞地指責,外國政府、議會等總共就香港問題六十二次發聲,要求中國遵守一國兩制的承諾,停止強行修改移送逃犯條例,正是這些外國勢力在背後操控了這場運動。親北京的建制派指責抗議者接受了外國機構的培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政府及其追隨者已經根本不介意正確與否、道德與否、合法與否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他們僅僅關註:問題是由誰提出的?自己有沒有力量將提出問題的人解決掉?只要是外國人支持的,統統是不懷好意;只要能夠壓制下去的問題提出者,便不需要解決問題。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些被壓制得麻木不仁的國人也開始接受中國政府的這套思維了。

香港享受了被其他國際社會成員特殊對待的國際政治、經濟、貿易、出入境等便利,而這些便利是以中國遵守「一國兩制」的承諾為前提的,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當然有權利對香港局勢表達關切。與此同時,中國撕毀曾經做出承諾,不斷侵蝕香港市民的政治權利,試圖將中國實行的那一套壓制型的制度移植到香港,自由民主陣營的國際社會對此進行批評和譴責理所當然。

外交部的王毅和中聯辦的王志民們以為,只要一說有外部勢力干預,就可以否認香港示威的合法性,殊不知,這個荒謬絕倫的思維只在被他們實施洗腦的中國大陸盛行,在自由民主社會只會為人恥笑。更有甚者,中國數十年來通過無數管道,給香港派駐了各類為中共搖旗吶喊的人員,也收買了許多的香港商人和媒體,為此花費了無數納稅人的金錢,這些中共的影響力難道就如此不堪,如此不敵那區區的外國勢力麼?

說到底,這背後的真正原因在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基本的道理對有常識的人而言是如此的一目瞭然。但是,對於已經習慣於靠暴力來壓制不同聲音的極權政府來說,他們也許永遠不會懂得這個道理!

原題目:關於香港局勢的一個謬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