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令奉行天道,火燒「惡臧之家」
胡順之,北宋時人,曾為浮梁(今江西景德鎮市)縣令。該縣有一大戶人家,戶主叫臧有金,不肯交租。他家養了好幾十條凶狗,只要裡正(鄉官)到他家來催租,就放狗來咬,且在牆外密密麻麻栽種了一圈橘樹,人們都進不去這「惡臧之家」。每年都是裡正代他交租。前縣令,不敢去管這件事。
胡順之縣令上任後,讓裡正蒐集來許多乾草,自己親自率人,到惡臧之家的門前,讓人用乾草,堵在門口點燒。臧氏一家,都從後門,逃出去了。胡順之命將其一家,全部抓到縣裡來,凡是男子在十六歲以上的,都用棍子痛打。並且對他們說:「我胡順之奉行天道,既焚爾宅,又杖爾父子兄弟,你們趕快到州府,去告我吧!」臧氏一家,都知錯認銬,非常恐懼,表示順服,不告。從此以後,惡臧之家,變成了全縣第一個積極交租者。
(源自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
二、郭進寬容,鼓勵誣告者立功
宋太祖讓郭進,守衛西邊疆土。郭進部下一軍校,告郭進謀反。宋太祖細細盤問,那軍校被追問得無言答對,便只好服罪說:「郭進對部下管束得實在太嚴了,我非常怨恨他,所以以此來誣告他。」
宋太祖當即命人,將這個軍校押送給郭進,讓他自行誅殺。郭進卻釋放了這個軍校,並不再追問此事。讓他前往河東防禦盜賊,臨行時對他說:「你此去若有功,我就奏明皇上給你陞官,若是失敗了,就投奔河東吧,不要再回來了。」
那個軍校,真是感激萬分,結果前往河東,拚死作戰,終於立功而還。
(《涑水記聞》)
三、寇准敢犯龍顏
寇准任虞部員外郎時,有一次議事,與宋太宗的想法相牴觸,宋太宗拂衣而起,想要回宮中。寇准伸手,拉住太宗的衣服,讓他重新坐下,將此事決斷之後,才告退。太宗因此表彰了他。
(《涑水記聞》)
四、呂公著遇事不驚
宋代呂夷簡,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呂公弼、呂公著、呂公奭、呂公孺。在這四個兒子,都很小時,呂夷簡對夫人說:「這四個兒子,以後都可以做官,只是不知道誰能做宰相,我要試一試他們。」
有一天,四個兒子都在外面的屋子裡,夫人讓小丫環,捧著四個寳器,寳器中裝著茶,送過去,讓小丫環故意在屋外跌倒摔碎。有三個兒子大驚失色,其中有的跑去告訴大人,只有呂公著,凝然不動,神色泰然。
呂夷簡對夫人說:「這個兒子(呂公著)以後必定能做宰相。」後來到元佑年間,呂公著果然被拜為宰相。
(源自宋代劉延世《孫公談圃》)
五、李煜怕死
宋代建隆年間,曹彬和潘美,統率軍隊,平定江南。這兩位將領,都英勇善戰,而曹彬尤其足智多謀。這兩位將領,攻破了李煜的城池後,李煜穿戴著白紗衫帽投降。兩位將領各自登上一條船,召喚李煜上船來飲茶。船前設置一塊獨木板當橋,李煜走到獨木橋前,心驚膽戰,徘徊不敢走。曹彬就命令手下人,扶助著李煜走過去。
喝了一口茶後,曹彬說:「李郎(李煜現在不是皇帝了)明天辦置好行裝,一早咱們在這裡相會,一塊到京城去。」
第二天早晨,李煜就按時來到了。潘美感到疑惑,悄聲說:「你不怕李煜自殺嗎?」
曹彬說:「李煜連獨木橋都不敢過,是非常怕死的,既然讓他活著到京城去,他能自殺嗎?」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都佩服曹彬有膽有識,分析得正確。
(源自宋代王陶《談淵》)
六、養母至孝,徐積奇節
山西人徐積,博學而敬慕古賢,養母至孝。四十歲不娶妻,也不求做官,家中不養僕人,做飯洗衣之類的家務活,完全由他自身去幹。所以不結婚,是擔心妻子是異姓之人,不能盡孝於婆母;不求作官是考慮作官後,不能終日盡孝於慈母跟前。
綸後經鄉鄰親友一再規勸,參加鄉舉得中,及進京應試,以雙輪小車載其母,他身穿布衣,腳登草鞋,親自推車入京師。北宋治平四年,狀元徐安世榜下及第為進士的就是徐積。徐積尚未授官,而其母病逝,於是不再求官,隱居故里,安貧樂道,衣食自給。他到市上買東西,當地人欽敬他的為人,都不肯收錢,他就退還掉要買的物品。有時窮得甚至一天吃不上一頓飯。淮南的學者,尊其為宗師。路振(人名)任楚州通判,說服他娶了妻子,後來生了個兒子,取名叫路兒。
(源自宋代張舜民《畫墁錄》
七、潘美之侄
宋太祖趙匡胤,兵變後進踞皇宮,看見宮妃抱著一個小孩子。一打聽,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當時範質、趙普、潘美等人都在一旁。太祖問趙普等人,處置的辦法,趙普等人說:「除掉他。」潘美和另一將官,在後邊,沒有說話。太祖問潘美,潘美不敢回答。
太祖說:「接了別人的皇位,又殺了別人的孩子,我不忍心這樣做。況且孩子還小,無罪。」潘美說:「我和陛下都曾是周世宗的臣子,勸陛下殺這孩子,對不起周世宗;不勸陛下殺,又怕陛下會懷疑我。」
太祖說:「讓他給你當侄子,世宗的兒子不能給你當兒子。」潘美就把孩子帶回去了。
此後,太祖也不再過問,潘美也不再提此事。孩子起名潘惟吉,官做到刺史。這是後來潘家人自己透露出來的。
(源自宋代王鞏《隨手雜錄》)
八、曹彬善免一場殺戮
北宋初年,曹彬、潘美,領兵攻打太原城。即將攻克之時,曹彬一貫不願殺戮。他指揮軍隊退卻,潘美力爭繼續進兵,終究,曹彬沒有聽潘美的。回到京城,潘美詢問曹彬退兵的原因,曹彬不慌不忙地說:「皇上領兵親征,都攻不下來,我們卻攻下來了,這樣我們的死期,也就近了。不攻,不殺,以後他們自己會投降。」
等宋太祖召見時,問起情況,曹彬說:「陛下神武聖智,還攻克不下,何況臣子們?」宋太祖點頭而已。
曹彬又避免了一場殺戮。
(源自宋代王鞏《隨手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