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豬瘟影響,民眾擔心豬肉價格還會繼續上升,春節之前無望吃到便宜的豬肉。(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9月28日訊】在9月19日美中在華府舉行副部級官員貿易談判之前,中方在努力營造友好氣氛,比如放鬆對川普(特朗普)總統票倉的「戰略性打擊」,恢復對大豆、豬肉的購買,但川普總統決意「要一份完整美中協議,不要部分協議」,本次談判無果而終。
其實,無論貿易協議是否簽訂,在這一年邊打邊談的過程中,中美雙方輸贏已定。以下按照各戰役戰局結果分別列舉:
豬肉戰役:中國完敗
對美開展「豬肉戰役」,於習近平而言是場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犧牲打」。中國是個農產品進口大國,2017年糧食自給率約為82.3%。這個數字表明,中國有約18%的農產品(約2.75億人的農產品消費)依靠從國際市場進口。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有些農產品,比如大豆豬肉,幾乎就是為中國需求發展起來的。
中國從美國智庫的研究報告中受到啟發,增加農產品關稅可以打擊川普總統的深紅票倉。2018年3月下旬,川普宣布展開對華貿易戰,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隨之於4月9日發布了《中國徵收的關稅對美國產生的影響》(How China’s proposed tariffs could affect U.S.workers and industries),該研究將中方反制美國的兩份關稅清單的影響細化到美國的縣這一層級,在2742個縣中,有2247(82%)的縣在2016年將選票投給了川普。該研究的測算顯示,若爆發中美貿易戰,受傷最重的,有可能將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深紅票倉。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清晰顯示,僅豬肉和大豆兩項產品增稅,就對中西部深紅州造成巨大衝擊: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在排名前十位的大豆和豬肉出口州中,川普贏得了其中各8個的支持。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大國和豬肉消費大國,中國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消費了全球近一半的豬肉。2018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北京考慮到拒買美國大豆豬肉會打擊川普的深紅票倉並影響2020年選情,為了報復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2千多億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加征62%的關稅,同時,為了彌補這一豬肉供應缺口並向美國示威,特地從俄羅斯進口豬肉。這一進口不要緊,從此引非洲豬瘟入國,不僅重創本國豬肉市場,而且禍延鄰國。且看以下數據與事實:
一、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自從停止進口美國農產品之後,中國農產品價格節節上漲,加上豬瘟影響,據《新京報》8月25日報導,豬肉漲到88元一公斤。僅僅與今年7月份相比,中國豬肉價格在8月份漲幅高達46.7%,為了安撫民心,中國在全國29省共計發放超過20億元的價格臨時補貼,安撫民心。例如福建省某地規定,本地消費者憑身份證每人限購2公斤。
二、加大從美國進口豬肉。彭博新聞社說,中國2019年進口美國豬肉的數量將創新高,達到30萬噸,比2017年增加81%——2017年只從美國進口了16.6萬噸豬肉。
三、「非洲豬瘟」引進國門,將成長期隱患。中國人有以鄰為壑的惡習,本次非洲豬瘟在中國流播之快,就在於部分人利慾薰心,未能按要求將病豬深埋,而是將病豬肉製成各種肉製品銷往全國,中國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帶往鄰國,終成大患。
中國原想重創川普票倉的對美「豬肉戰役」,中方完敗。
全球產業鏈重組,外資撤離中國
中國經濟自2015年開始衰退跡象明顯,加上2016年開始的外匯管制,外資就在猶豫著是否撤出中國。中美貿易戰讓不少外資企業下定決心撤離,全球產業鏈重組自此不可逆轉地開始。儘管中國一直宣稱,中國外資在增加,也有部分外媒評論認為,美資等西方資本還在猶豫。但美國之音7月23日引述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執行副總裁拉馬爾(Steve Lamar)表示說,即使中美最終達成協議,外企搬離中國已成趨勢,未來還將繼續。包括蘋果、任天堂在內的50多間跨國公司都宣布將生產線撤出中國。另外,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最新調查報告也指出,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歐盟公司正離開中國。
今年8月,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中美貿易戰的贏家不是中國或美國,而是越南,臺灣和智利。迄今為止,越南是最大贏家。
據越南《人民報》報導,截至到2019年5月底,越南批准的外商投資總額達167.4億美元,同比增長69.1%。其中,加工製造業是吸引外資最多的領域,佔協議總額的71.8%。中國製造業企業亦蜂擁而入;隨著外商加速在越南投資建廠,越南勞動力成本、土地廠房租金等都在快速上升,胡志明市周邊省份的多個工業園區的地租從2015年的每畝30美元,上漲到了目前的100美元,漲了2倍多。勞動力成本上漲速度也不遑多讓,目前越南工資已經比2014年高出約50%。2019年越南第一區域的最低工資標準折合人民幣每月1237元,據稱已開始出現用工荒的苗頭。
為了協助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的台商,臺灣政府今年推動歡迎台商回臺投資方案,據臺灣經濟部最新資訊,截至目前,已有118家廠商響應台商回臺2.0方案,總金額逾新台幣5637億元,可望在臺灣創造4萬8906個就業機會。
中國十大出口商當中,台資佔4家:排名第二的是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當年度進出口總額高達486.98億美元;排名第四的深圳富士康公司,當年度進出口總額達303.50億美元,排名第五的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當年度進出口總額為234.73億美元;排名七的為華碩旗下的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當年度進出口總額203.86億美元。這些企業回流臺灣或者撤出中國大陸,對兩地影響都相當大。
富士康鄭州工廠。(AP)
讓美國在科技行業從不設防到筑籬笆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將拓寬對外資投資於美國關鍵技術的審查範圍,以求保護美國技術專長,使其不落入中國等其他大國手中。在擴大後的審查制度下,只要目標企業涉及與27個行業(包括半導體、飛機製造和生物技術)相關的關鍵技術的設計、測試或開發,相關交易就必須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簡稱CFIUS)報告。
白宮之所以推出這一政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不肯承諾保護知識產權,今年5月份的中美貿易協議最後被中國單方面推翻,就因在這一點及美中雙方建立監督機制專司此職未達成共識。美方仍期望回到5月底談好的協議草案上。美方已經做好準備,即便第13輪談判能取得一些進展,但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美中之間存在的根本性分歧,仍然無法彌合。但是,雙方在關於知識產權盜用、強迫技術轉讓,以及美中巨額貿易逆差等方面仍有很大分歧,因此很難在短期內達成一個全面的貿易協議。
眾所周知,中國的科技進步,得益於留美華人科技精英大量就職於美國高科技企業。自從1995年要求防範中國間諜、保護知識產權的《考克斯報告》被美國朝野共同否定之後,美國再也未對中國設防。中國政府鼓勵在美華人帶技術回國的千人計畫公然行之於世多年,美國也視如不見。平心而論,中國如此猖狂地盜竊美國知識產權,與美國這種姿態有關。如果美國從此對中國筑上籬笆,多少能起到防止作用。美國從此將知識產權盜竊,公司所有權,強制技術轉讓,網路攻擊,商業間諜,以及如何監督執行都列為協議內容,既是對本國負責,也能讓部分人止步。
以上事實說明,中美貿易協議的簽訂,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除了中美5G技術主導權之爭輸贏未定之外,上述幾場關鍵戰役上,中國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