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等經濟數據有水分飽受詬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0月5日訊】近日北京城戒備森嚴,10月1日舉行盛大閱兵。為了應景,官媒都在一致宣傳70年來的巨大經濟建設成就。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下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連年下滑,經濟增長動能失速,國內經濟增長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多年來很多中外經濟學家、專業媒體、實業界和民眾都在質疑中央和地方政府為了維護其執政合法性對GDP統計數據系統造假,GDP增長數據被高估。70年來,中國GDP統計數據究竟有多大的水分?為了GDP的發展,中國付出了那些代價?我們一起來分析。
上行下效GDP數據注水
9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將實施由國家來統一核算地方GDP,並停止對地方生產總值總量和速度排名。
中國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新規,也是為瞭解決中國地方統計數據加總後多年來高於國家統計數據的問題。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曾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國各地上報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高出全國核算數據約1.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更不可思議的是,在2012年各地GDP加總值更是高出了全國核算總數5.76萬億元。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報導過,天津、內蒙古、遼寧等省份曾出現統計數據嚴重造假問題。
就在去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向松祚教授曾在公開演講表示,從不同權威性的機構獲知,2018年中國GDP的真實增長率只有1.67%以及為負數,而官方公布的數據是6.6%!
早在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就曾坦承,他不相信官方的統計數據,他是根據用電量、鐵路運輸量和銀行貸款三組數據來看中國的經濟的。
事實上,GDP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數據。中國的數據一直以來都受到很多經濟學者質疑:從國家層面講不僅僅是GDP,中國官方其它數據的增減也是全憑需要而定。例如,1994年中國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次性貶值到8.7:1,貶值程度超過40%,好處是刺激對外出口,拉開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序幕。
據世界銀行披露,人民幣貶值後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大幅降低,符合世界銀行的免息貸款要求了。直到2000年,中國還在獲得世行數十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政府官員為了政績和升遷,申報GDP數據造假、就高不就低的現象司空見慣。而中共執政合法性是靠經濟增長來維繫的,所以中央政府更有充足的動機編造GDP數據,以製造經濟仍然高速增長的繁榮表象。
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說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華盛頓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早在今年3月就發布了研究報告《剖析中國國家數據》,該報告研究了中國1990年以來的經濟數據,結論是近年來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被誇大了約2個百分點,中國真實的GDP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小12%,甚至擔心中國GDP比估計的還要低。除了GDP注水,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資額也在2002年後超過國家統計數據,到了2016年,二者的差值高達GDP的16%!
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日本一橋大學教授伍曉鷹對中國經濟增長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中國從1978-2012年的GDP平均實際僅增長7.2%,遠低於官方公布的9.8%。他對自己的測算數據和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之間的差異做出解釋,並認為政府低報了通脹數據,以致GDP規模被誇大;此外中國工業產值和價格水平被高估,政府也「掩飾」了經濟衰退的情況。
難怪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曾經說,中國經濟數據,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號體系。「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說。」
GDP增長率連年下滑發展代價巨大
2018年中國GDP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僅排名第67位。即使按照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中國GDP增長率近8年來也是在直線下滑,從2010年的10.4%,降至2018年的6.6%,預計2019年只有6.2%。中國人口紅利消退,靠投資拉動GDP增長的邊際效應日益遞減。
另一方面,近幾十年來中國生態環境空前惡化,污染嚴重,癌症高發,貪腐嚴重,貧富分化加劇,人權狀況惡化,道德和信任危機等系列社會問題頻發。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模式所導致的巨大社會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