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積銀不如給子孫後代積德造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福份由德而來,祖上不給子孫積德,無福受用的子孫就會成爲敗家子。惡有惡報,欺負人者,他的下半輩子或他的後代也會遭到被別人欺負的報應。
姜元龍是清朝年間金山縣張堰人,他是務農致富。但其所購置的田產,大半都是用心計得來。他一方面放高利貸,見誰家有良田美宅,一定會趁別人遇到困難時借高利貸給他。因利滾利,時間一久別人難以償還,姜元龍就趁機收走別人的田產。這樣連賤買帶沒收,二十年間得田數千畝。後來姜元龍生了個兒子叫姜德璋。姜德璋游手好閑,不理家務,才二十歲就熱衷嫖娼賭博。他每次出門一定帶幾張田契作賭資,經常抵押出去借別人十兩銀子的高利貸,再將銀子賭光。等到第二天他去寫借據,別人又會故意騙他:「昨天你了借我五十兩銀子,怎麼隔夜就忘記了?」姜德璋也不爭辯,就寫下五十兩銀子借據給別人,可能根本沒想過還錢以保住田產。別人見他容易欺負,群起坑騙他。不到十年,姜德璋就揮霍盡家產,窮餓而死。
周聖章是丹陽縣黃堰橋人,家境本來小康。乾隆某年,麥子大豐收,大麥每石才二百錢。周聖章有百畝麥田,收成又比他人好,收穫了很多麥子;當年周聖章又連續籌到幾筆錢,全部用來買麥子,一共囤積了將近四千石麥子。到了第二年大歉收,春秋兩季都顆粒無收,米麥價格很昂貴,周聖章還是閉門不賣。等到冬天運河水淺的時候,商販無法通航,連麥種都吃光了,這時只有周聖章有囤積的麥子。於是附近居民都來找周聖章買麥子。周聖章開始還不答應,等別人再三乞求,才允許一畝田換一石麥子,麥子裡還要摻糠秕。周聖章就這樣用四千石麥子換來滿滿一箱子田契,得田五千畝。他本來就節省吝嗇,又善於聚斂,不幾年就田產過萬畝,金錢堆積如山。
可是周聖章一直沒有兒子。他百般祈禱,到晚年才得一子,因為是他六十八歲所生,就取名六八。周六八不到十歲,周聖章就到壽了。周六八長大後,視金錢如糞土,每次出門一定帶很多銀子,花光了才回家。有時實在花不盡,周六八就把銀子丟進路邊田裡。當時推行社倉法,選一戶鄉里殷實人家當社正,差事落到周六八頭上。鄉里人欺負他稚嫩軟弱,凡是從社倉借米的人都是有借無還,周六八每年賠償倉糧無數。周六八又生性好賭,一擲千金,因此家道日益衰落,只好賣產度日。周六八賣產時,田契來不及寫,竟刻板印刷,偌大家產一下子就被敗光賣盡。到周六八死時,他家已經沒有一間屋、一畝田。汪道鼎說:「我父親擔任丹陽縣主簿時,周六八兒子窮困潦倒,充當門衛餬口。至今丹陽縣人罵別人是敗家子,一定罵他是周六八。」
事據清人汪道鼎所著的《坐花志果果報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