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高中生暑期忙著打工?
一到夏天就會發現商店、電影院、圖書館、加油站還有各種快餐店裡滿是高中生。這是多少年沒中斷過的美國傳統。
最近,去一位校友家慶祝他家千金從哈佛本科畢業。因為吾家犬子K今年高中畢業,席間哈佛學霸就問起K夏天準備在哪裡打工掙錢,K如實回答:應聘超市收銀被拒;收了兩個家教工作,輔導八、九年級孩子英文和數學;輔導留學生閱讀寫作;經朋友介紹做餅屋店長……
哈佛學霸說自己一直喜歡服務業工作,高中時幹過多年家教,也在炸雞店和冰淇淋店打過工。
如果不是聽她親口說,我很難想像,像她這樣一個成績拿全A的學霸會跑到炸雞店炸薯條、包外賣。高中畢業前,我除了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從來沒有在家庭以外工作過。一直到大學三年級我才有第一次打工經驗,那是一份家教工作,教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兒英語入門。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沒有手機,沒有電郵,家教的信息全靠北大學生會裡當小幹部的同學口口相傳,連小廣告都沒有。去家教的地方,只有一個電話,一個地址。我出門前以為要教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裡的小短文,準備了好久,等見了面才知道就是教ABC……26個字母,我有點為自己的大材小用而失望。
美國永遠有一大批第一代的移民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得不出來打工貼補家用。
近些年,一、二線城市的高中生打工的動力可能就更少了。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參加過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全國預選賽的學霸,從初中到大學的每個暑假大部分時間是做卷子、刷題。因為「聽話」,「學習好」,他從來沒有過想掙錢的動力,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花錢。他不是富二代,但從小沒有什麼機會與社會接觸,奧數的競賽成功更是讓他成為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無論是父母還是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出門打工的重要性,以至於有一天他所在的數學系裡冒出一個頂級投行的實習機會,天上掉餡餅般落到他頭上,這孩子居然為了參加數學競賽而不去面試,自動放棄。
美國的高中生則相反。大部分的人家沒有那麼富裕,18歲成年,開始獨立的人生。美國永遠有一大批第一代的移民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得不出來打工貼補家用。總之,一到夏天就會發現商店、電影院、圖書館、加油站還有各種快餐店裡滿是高中生。這是多少年沒中斷過的美國傳統。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還不發達的小鎮,家境普通的高中生不僅暑假打工,畢業後還會進工廠當幾年工人,攢錢上大學。比如赫赫有名的懸念小說作家斯蒂芬.金,他在康涅狄格州讀高中,高中最後一年開始在家附近的水力鋸木廠上班,畢業之後繼續做這份工,一直上了好幾年的班。有一天鋸木廠失火,從廠房裡跑出的老鼠,「個頭比貓都大」,「碩鼠」這個情節後來被寫進他的懸念小說裡。斯蒂芬.金的寫作生涯,也是從鋸木廠當工人業餘時間寫小故事開始的。他和哥哥在自家的閣樓上找到一堆過期的通俗小說期刊,讀著讀著便開始躍躍欲試地模仿編故事。
這段經歷是他成為作家的重要契機,被他寫進《論寫作》這本書裡。《論寫作》既是一個成功作家的人生回顧,也是美國當代文學裡少有的、被視為寫作教科書的小說創作論。這本書被許多美國高中英文課選作必讀書或者教科書。
美國的高中生大部分並不富裕,18歲成年,就要開始獨立的人生。(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美國各地以小城小鎮為主,除非在大城市,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公交車或者地鐵並不發達。出門打工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學會開車,學會安全駕車是18歲獨立的第一步。拿駕照,開車是美國孩子真正的成人禮,能開車,不需要父母接送,18歲少年的生活就有了質的飛躍:可以自己駕車去打工,也可以自由去參加朋友的聚會,也可以接送女生……從此翅膀開始長硬了。
在K的畢業典禮上遇到一位女生的家長,熱情地感謝我們,我們不明究裡,只好求她解釋,原來K在最後半年每天早上去她家接她女兒一起上學。我聽完這些感謝之詞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只能問像K這樣拿到駕照才一年就載人同行,合法嗎?那位家長回答是合法的,只要晚上11點之前不在路上行車就行。即使這樣,我還是挺為兒子的舉動捏把汗。高中生開車非常嚇人,出車禍的不在少數。想想這些十八、九歲的大孩子這個時候面臨多少種風險狀況啊——開車,酒駕,聚會時喝酒,夜不歸家,交女朋友,遇到壞人……這些都是讓家長心驚肉跳可能出差錯的地方,但人生如此,沒有辦法。
朋友問我孩子去讀大學,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哪些準備。
我第一個想到的「準備」是學會安全駕車;第二個準備是去打一份工——不是那種家長付費,裝模作樣的義工項目,也不是富二代在家族企業裡也走場子的實習,而是一個實在的、領小時薪水、需要獨當一面的、負起責任的工作。這個工作可能技術性不高,無聊重複,但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與校外的世界接觸。
暑期工作的真正價值在於瞭解人,知人察事,這是走向社會的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