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作易,其意何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千百年來,有關周易之書籍真可謂汗牛充棟,即使窮經皓首也無法卒讀。不過其中大多卻是頭上安頭,床上疊床,搞得後來人讀易好似霧裡看花,離聖人作易的本旨越趨乖離。以下兩個書生在聽了一位不明來處者對周易精闢入裡之見解後頓開茅塞。
有一天正當日中午,有兩個書生在城外沿著鄉間小道邊走邊談,然後正巧走到一顆大樹下,兩人便順勢坐在樹下談論其周易。正當兩人談得興味無窮之時,忽然聽到背後有人插話道:「二位所論,乃是方術家之易,非儒家之易也。」
二人心中納悶,剛才坐下時,旁邊明明無一人啊。便問他是從哪兒過來的。對方回答到:「已經先坐在這裡了,只是二位沒看見罷了。」問他姓名,答道:「江南崔寅。今天住宿在城外旅店,天還沒晚,偶而閑走,解解悶氣兒。」
其中一個書生因為喜歡他的談吐文雅,便想籍此機會跟他好好促膝長談,大家相互推究一下有關方術家和儒家對周易說法的不同之處。
對方像看透他的心事似地說道:「聖人作易,乃為人事,不涉天道也。故而只談人事,不說天道。也就是說,是為眾人而說,非為聖人而說。聖人可以隨心所欲而不會超越法度。既然本來就沒有疑惑,何必要去等待占卜來作決定呢?
眾人不瞭解行事之時機,每每遇到矛盾分歧便無法決斷,所以聖人用陰陽之盛衰來顯示人事之進退,使眾人知道趨吉避凶之理罷了,這就是儒家之易的根本意旨。因為反正萬事萬物超不出陰陽之兩端。
後來之人推而廣之,各自闡明一義。楊簡、王宗傳闡發心學,此乃佛家之易也,而淵源則出於王弼;陳摶、邵康節推論先天,此乃道家之易也,其淵源則出於魏伯陽;而方術家之易,則推演於管輅、郭璞,淵源於焦延壽、京房,亦即二位之所論。
易之道廣大無邊,無所不包,見智見仁,各有千秋。道理原是一貫的。而後人則忘了它的根本原始,反而以旁生之歧義來作為正宗。故而認為聖人作易,只是為一二個上等智慧之人而設,不是垂示教訓於千萬世之書,不是為千萬人共同理解的道理了。
經就是常,是說通常的道理,就是徑,是說人所共同遵循的道路。易曾經是六經之首,難道可以把它說得神秘莫測,使人不可理解嗎?」
這兩個書生聽得如痴如醉,他們極為喜愛他的言談意趣。不知不覺間已談到月亮升起來了還未談完。然後這兩個書生又尋問起那人的行蹤。那人的話語中多有超出塵世外之語。此時,其中一個書生不禁折服道:「先生乃是隱居之儒者嗎?」
那人笑答::「果真是隱者,那就連掩藏聲名隱晦蹤跡都來不及,哪裡能夠讓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呢?果真是儒者,連反過來要求自己克制一己之私慾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去大言不慚地談經論學呢?世上所稱為儒者的隱者之人,都是些亂七八糟的角色。我正因為厭惡此類者而不願與其為伍,先生就此打住,不要污染我的耳朵吧。」
隨後只聽到從他口中發出一聲長嘯,頓時周圍樹葉紛紛掉落,隨風飄起。等到兩個書生轉眼一看,人已經消失了。此時兩人才知道剛才他們所見到的並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