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令人垂涎三尺,不過仍要注意是否吃得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導讀:最近幾十年,由於飲食錯誤和環境汙染,再加上生活習慣越來越違反自然,慢性疾病罹患率在急遽攀升當中。不當的食物烹調方式容易造成營養流失,而不少飲食裡面都充斥各式各樣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這些毒素都會導致自由基的氾濫、器官的衰退,身體容易發炎等等。
飲食問題不改善,發炎當然容易失控
人類的健康,從熟食之後開始退化,最近幾十年,由於飲食錯誤和環境汙染,再加上生活習慣越來越違反自然,慢性疾病罹患率在急遽攀升當中。美國二分之一人口會得癌症,三分之一會得糖尿病,目前三分之一已經肥胖或過重。台灣人的洗腎率世界第一、生育率全世界最低、心臟病和腦中風的罹患年齡越來越低、平均每幾分鐘就有一個人得癌症。中國大陸的經濟越成長,汙染越嚴重,人民健康持續惡化,一代不如一代。
食物經過烹調,喪失了抗氧化功能
我遇到很多人,喜歡把蔬菜煮到熟爛才吃,真是可惜,大部分的抗氧化劑都變質了。一九九三年我在佛羅里達工作,隔壁的鄰居,用南方黑人常吃的一種芥蘭菜(CollardGreen)和眉豆(BlackEyeBean),慢火二十五分鐘,煮一道傳統的南方黑人菜餚給我吃,都是素料,但竟然可以煮出鮮美的雞湯味道,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以營養的角度來看,這道美食雖然好吃,但養分破壞很多。後來我發現,十字花科的蔬菜越新鮮、營養越豐富,但煮到熟爛,卻有特殊風味。大家不妨實驗看看,簡單地把綠色花椰菜煮二十分鐘,就會煮出和生吃不同的風味。
反觀在美食流行的另外一頭,新的飲食主義已漸漸興起。最近幾十年,由於慢性疾病氾濫,世界先進國家紛紛掀起生機飲食的風潮,原因也是在此。不容否認,生食的確可以保持比較多的抗氧化劑在食物裡面。
除了烹調的問題,現代人由於科技進步、生活便利,各式各樣的汙染層出不窮。不要說環境汙染、黑心食物了,甚至連飲食裡面都充斥各式各樣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這些毒素都會導致自由基的氾濫、器官的衰退,一旦生了病,去醫院拿藥或去藥房買藥吃,更增加肝腎毒性,使得身體修復機制猶如雪上加霜。
現代飲食實在問題重重,連美國這樣一個富強先進的國家,人民的飲食卻非常偏差,比原始人還要不健康。為什麼呢?
就是不應該吃的吃一大堆(例如氫化油、氧化油、精糖、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化肥、農藥、人工激素等等),該吃的卻吃得很少(例如新鮮有機蔬果),食物比例嚴重錯誤,內容物非常不天然。原始人每天要吃下二‧三公克的維生素C,美國人只吃到○‧○七公克。美國人嗜吃甜食,平均每個美國人一年要吃下一百七十磅(約七十七公斤)的糖,比體重還要重。這些壞習慣,其他國家也在快速學習模仿當中。
壞油充斥,等於吃進發炎的火苗
據統計,標準美國飲食(Standard American Diet)的熱量來源,有一半是脂肪。而且這個脂肪是以「氫化油」和「氧化油」居多。另外,動物油也是問題一大堆,很多人都輕忽它的影響力。
氫化油就是反式脂肪,我在《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已經再三警告,就不多說了。
令人遺憾的是,世界各國的反式脂肪問題,目前還是泛濫成災。截至二○一一年為止,美國超市和速食店並沒有全面禁止氫化油;台灣也是標示不清,氫化油食品到處可見;最近幾年,中國大陸氫化油的使用急起直追,因為全世界最大的氫化油工廠就蓋在中國江蘇。
食用油經過高溫烹調或長時間烹調之後,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與致癌物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氧化油,顧名思義,就是食用油經過高溫烹調之後氧化了,氧化之後的油充滿了自由基,吃下肚子,隨時要來氧化(也就是破壞)我們的身體組織。這就是我建議少吃油炸物的原因。基本上,一般食用油經過高溫烹調或長時間烹調之後,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與致癌物質。
食用油經過氧化之後,游離脂肪酸增加,在化學上稱為「酸價」提高。台灣已經規定,酸價超過二以上的食用油必須倒掉,換新油。試問,市面上多少炸薯條、炸油條、炸甜甜圈、炸臭豆腐、炸鹽酥雞的油鍋,老闆要求每天檢測,確實換油呢?
換油的成本很高,究竟有沒有換油,顧客並不知道,也不會追究,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乖乖地換油嗎?在美國,很多中國餐館的老闆是我診所的病人,他們悄悄地告訴我,其實中國餐館的油是不換的。油鍋裡的油揮發了,就加新油下去,舊油還在鍋裡。有人以為不吃油炸物就安全了,餐館的老闆告訴我,他們廚師炒菜的油,是直接從油鍋裡面舀一勺起來炒菜的。所以,吃來吃去,不管顧客吃的是炸排骨或是炒青菜,都還是在吃那一桶「千年油鍋」裡面的油。
動物油的問題也是很多,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是一種促發炎的二十碳酸,普遍存在動物脂肪當中,吃進肚子後,容易使細胞膜產生第二系列前列腺素(例如PGE2、PDG2、PGI2、PGF2α等等),導致身體容易發炎、水腫、血壓升高等等。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2發炎,並不是件壞事(六版):但發炎失控,就是百病之源》,作者:陳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