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工作報告未提今年GDP目標。(圖片來源: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6月9日訊】因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猛跌為負6.8%,讓市場高度關注中共在「兩會」將如何設定中國全年GDP成長目標。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工作報告未提今年GDP目標,這是中國1994年開始發布GDP目標以來,第二度不設目標,李克強的理由是「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後補充「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中國是否因為政經情勢嚴峻被逼得必須在GDP上「實事求是」?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不以GDP論英雄?
由於經濟表現疲弱、美中貿易戰衝擊,加上武漢肺炎疫情重創,中國經濟面臨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萎縮,中共決定在兩會宣布不設年度GDP目標。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的工作報告坦言,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經濟政策重心將聚焦在保就業、保民生等「六穩」、「六保」工作。
所謂「六穩」是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則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中「六穩」概念在去年兩會已經提過,「六保」則有為當局轉移今年未能實現「十三五規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焦點之意味。
北京上次未提GDP目標是在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的2002年,18年後,此番中國經濟前景相較於當年明顯惡化,中共此後很可能不再提GDP。
李克強報告中坦言,中國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激增,金融風險升高,並且在回應《路透社》時表示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國際組織也預測全球GDP將負3%以上,而今年未設GDP目標,是為了保障居民就業和基本民生等「六保」任務,「這樣跟GDP經濟增長有更直接關係,還是會解決國家的問題。」
中共面臨政經困境,在國內外矚目並且延後召開的兩會又提不出GDP目標,有如雪上加霜,不免引發輿論對中國經濟失速之疑慮。
在李克強發布之後,習近平補充強調,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中國經濟成長目標會定在6%左右,可是疫情發生後,世界經濟衰退已成定局,而中國會受到多大多深的影響,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硬定一個,著眼點就會變成強刺激、抓增長率了,這樣不符合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我們一直在講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著眼點、著力點不能放在GDP增速上。」
根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坦承中國「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並且,「還要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
為此,習近平對國內外信心喊話,表示中國具有三大獨特優勢,包括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生產能力、完善配套能力;1億的市場主體(Market Entity)和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包括4億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形成超大規模內需市場。
「十三五規劃」失敗的遮羞布
然而,主因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猛跌為負6.8%,已經讓市場高度關注中共在「兩會」如何設定中國全年GDP成長目標。
如今,中共將2020年GDP成長目標「蓋牌」,也印證了我日前在電視政經分析節目中所提醒,中國許多體制內專家已經建議今年不設GDP目標,甚至以後都別設,原因除了中國GDP數字長期備受質疑「為黨服務」、「灌水不實」之外,疫情趨勢不明、地方持續造假,甚至一如往例綁架國家財政下猛藥,導致一再「大水漫灌」刺激經濟,還不如不再設GDP目標,專注於保就業、精準脫貧。
在倉促宣布之下,除了近乎政治口號的六穩六保,中共並未提出足以取代GDP的量化標準與配套措施,也因此,保就業、保民生、經濟成長等目標模糊,自然難以統一衡量地方政績,也失去跟國際水準評比的尺度;相對而言,國際研究單位也將更難掌握中國經濟發展實況,政經與營運風險從而激增。
習近平的「十三五規劃」預定在今年底收官繳成績單,重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量化目標,包括今年GDP要較2010年翻一倍,以及消除絕對貧窮。《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共在兩會公布取消今年GDP目標,等於是對「十三五規劃」失敗「認錯」;此外,《彭博社》根據國際多位經濟學家預估今年中國GDP只有1.8%,是1970年代以來最差,而中國今年至少要成長5.5%,才可能實現前述較2010年翻倍的「十三五規劃」目標。
設定GDP成長目標和所謂六穩六保並沒有邏輯衝突,因為要做好六穩六保而取消GDP年度目標,並沒有說服力。中共在延遲召開的兩會突然宣布不設GDP目標,還誇言「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其實只是塊掩飾習近平政權「十三五規劃」收官失敗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