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唐寅 看泉聽風圖(局部) (图片来源: 維基百科)
「氣韻生動」是評判和鑑賞一幅畫的好壞、真假的一個重要標準。這個重要標準不是現在誰提出來的,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朝畫家謝赫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中,首先提出來的。
謝赫(479—502年),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尤擅肖像,他默記能力極強,過目不忘人的形象,並能完成畫作,是中國早期的肖像畫家之一。但是,他的畫作傳世極少。而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古畫品錄》。此書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評價了3世紀至4世紀的重要畫家。書中提出中國繪畫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評論家、鑑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此書中將「氣韻生動」列為第一條準則。
中國畫講究胸有成竹、一氣呵成,連貫性,「氣韻生動」不僅是指畫作的內在的神氣和韻味連貫性,自成天然,而且還要求有鮮生靈動的「生動」表意,賦予畫作生命,讓畫作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以一種有神氣和韻味,鮮活的生命狀態呈現於世。從這一點來說,可以說「氣韻生動」是「六法」的靈魂。
宋 馬遠 對月圖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國畫之「六法」
「六法」中其它五法分別為:骨法用筆、應物像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
骨法用筆總的來說,就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地把對象的形狀和質感畫出來。如果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麼也就可以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而寫「形」是藉助於筆墨的表現手法,目的是為了表現「神」,也就是晉代大畫家顧愷之所說的「以形寫神」。
應物像形就是在描繪物像時,要注重物像的本來面貌,用準確的造型把它表現出來。隨類賦彩指根據不同的描繪對象、時間、地點,施用不同的色彩。經營位置就是指構圖。中國畫歷來重視構圖,講究賓主、呼應、虛實、繁簡、疏密、藏露、參差等種種關係。傳移摹寫就是指寫生和臨摹。對真人真物進行寫生,對古代作品進行臨摹,這是一種學習自然和繼承傳統的重要方法。
要表現出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真實性,即氣韻,這也與其它五法分不開。其它五法同時也離不開「氣韻生動」,否則,也就成為了缺乏靈魂的純技術性的東西。「氣韻生動」離不開構圖立意、筆墨技法,因此,它和其餘五法是一個整體。
許多人在鑑定某畫作是偽作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幅畫沒有氣。」意思是假的。假畫中的「神」和「氣」往往是不連貫,而且還常常帶有不好的訊息。鑑定國畫真偽的關鍵在神與氣。真畫所帶的氣場是正的,「神」和」氣」連貫,也就是「氣韻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