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問題更加嚴峻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3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陳勇綜合報導)疫情期間,中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問題更加嚴峻。疫情期間銀行業大量投放信貸加速資本消耗,同時利率市場化等措施也影響到盈利。加上不良資產不斷侵蝕,銀行內部資本補充渠道變窄;同時,因銀行股票價格普遍偏低,導致大多上市銀行依靠股權再融資的功能喪失。
對於非上市銀行而言,情況恐怕更糟。光大證券報告指出,中國的非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壓力較大,風險抵禦能力較弱。若再考慮部分中小行資產分類不準確、資產質量不真實、非信貸類資產和表外理財業務風險等問題,這些銀行的資本和減值準備不足以有效抵禦風險。
「(這類銀行)實際資本充足率水平可能已大幅度低於監管紅線,需要系統性救助安排。」報告稱。
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資本補充雖然並不是那麼緊迫,但也並不輕鬆。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此前預計,到2024年底,要滿足巴塞爾金融穩定委員會設定的要求,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共面臨4.7萬億元的吸收虧損債務缺口。
至於上市銀行,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近期撰文指出,上市銀行股整體處於很低的估值水平,導致這些上市銀行難以依賴股權再融資。他說,「有些個股甚至交易在0.5倍以下,H股甚至有0.4倍以下的銀行股。這是什麼概念?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快破產的銀行差不多這個估值水平。」
去年北京當局出臺政策,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今年(用於補充銀行資本)專項債額度繼續擴大是必然的,2,000億解決不了問題還需要增加,」一位瞭解情況的人士稱,「但如果光靠專項債恐怕也不是個辦法。」
雖然政府連續兩年強調「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資本補充難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中國監管機構禁止地方銀行異地攬存
近幾年來,地方性中小銀行利用網際網路,破除區域限制。但政府法規依然不鼓勵這種做法,給地方銀行帶來很多困惑。許多金融產品在上架、下架之間反覆。
中國央行曾在《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禁止地方銀行通過各種渠道異地攬存。後又在今年2月4日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會議,督促地方法人銀行回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在對異地業務日趨敏感的環境下,不少中小銀行行人士叫苦不迭。一位從事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人士向《證券時報》感嘆道,「我們感覺很被動。」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向《證券時報》表示,此次調整的意圖是維護銀行業本身的市場秩序。「現有的銀行監管是按照區域來進行劃分的,如果小銀行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突破存貸款業務的地域限制,那意味著它們的牌照跟全國性銀行牌照也沒有什麼區別,這會干擾這個市場本身的秩序。」
華東地區一位大行資深從業人員也說,地方性中小行盲目開展異地業務會擾亂市場秩序,「各地現在幾乎都有地方性銀行,這些銀行去外地達到擴規模肯定會開出利率低之類的優惠條件。」這種情況下,便形成了不正當競爭,「本來正常的發展態勢出現了惡性競爭,整個市場秩序破壞了,後面很可能對經濟也造成一連串的不良後果」。
曾剛指出,網際網路存貸款業務規模過度增長,會危及銀行長期的穩健經營,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就會給一家銀行造成滅頂之災,類似的事情,在過去幾年爆發風險事件的問題銀行身上都可以看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