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外國制裁法》讓在華外企處境將更加艱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6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10日在北京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從公布的細節來看,在華外企處境將更加艱難。分析指,北京當局自欺欺人,主要目標是在華外企。
港臺時間6月10日下午,中國官媒央視發布消息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在北京閉幕,表決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其它獲表決通過的法案還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及《印花稅法》等。
外界認為《反外國制裁法》是為報復外國提供法律依據,北京當局此舉將無可避免會加深與西方國家的矛盾,無助於溝通和解決問題,各方博弈將更加激烈。
10日晚間,官方公布了該法全文,總共十六條,毫不掩飾對抗基調,凸顯政治意圖,與其說是法律條文,給人的感覺卻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
歐美等西方多國針對中國維吾爾等少數民族遭受迫害、香港政府強推國安法破壞香港民主等行為,對中國、香港官員以及實體進行了制裁。現在,中國《反外國制裁法》的具體制裁措施幾乎從美國制裁中港高官和實體的具體措施複製而來,無非改換了主體。例如,制裁措施包括不予簽發籤證、不准入境、註銷簽證或者驅逐出境;查封、扣押、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它各類財產等等。
事實上,北京當局此前已經對歐美等國的制裁採取了反制。尤其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時期,中國也對美國每次採取的關稅措施對等反制,但是,因為美國對中國懲罰性關稅數額越來越大時,北京當局後來已無法繼續對等反制。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對《路透社》表示:「中國似乎很焦急,如此行動對吸引外國投資讓外企安心很不利。他們感覺自己將越來越多被利用為一場政治棋盤上的隨時可以犧牲的棋子」。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專研國際法的美國霍夫史特拉大學法學教授古舉倫說,「我不認為這(新法)會阻止美國政府的制裁,我認為真正的目標是外國公司。這是向外國公司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若你遵守美國的制裁措施,中國政府可能對你採取行動或起訴。」
古舉倫以H&M等外國廠商禁止使用新疆強迫勞動棉花為例,「未來這些廠商若加入抵制,甚至只是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強迫勞動),面對的不是只有社交媒體上的攻擊,還可能違反中國法律。」
長期以來,在華外企受到北京當局不公正對待。
中國美國商會(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AmCham China)5月11日發布2021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呼籲中國履行對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承諾,以確保外資和中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公平競爭。另外,對於美中兩國貿易代表即將展開的會談和未來的「第二階段協議」,美國商會代表和中國學界都表達了不甚樂觀的看法。其中,據商會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商會員都將兩國的貿易摩擦列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首要挑戰。
中國美國商會以「新舊交織的挑戰持續給在華美企帶來考驗」為題,發布了白皮書。
商會指出,隨著美、中兩國在2019年互相徵收關稅和雙邊關係急劇惡化以來,2020年的政經情勢更加複雜,而且疫情的爆發也帶來更多的全新挑戰,這讓大多數的美企都將美中兩國的經貿摩擦列為他們未來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首要挑戰。
雖然中國已於2020年初頒布《中國外商投資法》並承諾外資企業和中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享有完全公平的競爭環境,但商會主席葛國瑞(Greg Gilligan) 在記者會上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在此一公平競爭環境的執行上並不到位,尤其北京當局正在推行「內循環」政策,再加上美中雙邊關係的惡化,都讓地方官員更加排擠外資企業。
葛國瑞說:「當美中雙邊關係惡化時,我們常發現,市場面(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執行尤其不到位,特別是我們美企會員所處的省級和直轄市政府常常偏好地方企業。我們看到,基於美中兩國關係的緊張程度,地方官員常常打安全牌,那就是,偏好當地的中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