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表示近10天中南部降雨量已逾年平均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對此說,淹水面積和影響戶數這次大幅降低,即顯示確有成效。圖為9日午後台北市出現不小雨勢。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8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中央氣象局從7月31日起到昨天共監測較大規模降雨2次,累積雨量以高達2579.5毫米的高雄御油山最多;且前一百名皆位在中南部,近10天降雨量已逾年平均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會)對此說,政府編列預算治水,不適宜簡化為「有淹水」或「沒淹水」,一筆抹煞努力;淹水面積和影響戶數這次大幅降低,即顯示確有成效。今天太平洋高壓增強西伸,終於改變影響台灣多日的西南季風,專家吳德榮對此表示,未來的一週午後仍然有強對流的發展,各地須防雷陣雨與劇烈天氣。
中南部降雨量驚人
據《中央社》報導,受到西南氣流跟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氣象局在7月31日跟8月6日啟動了較大規模或者較劇烈豪雨的作業。
預報員黃恩鴻表示,統計從7月31日到8月9日的累積雨量,前兩名都在高雄市,分別為御油山的2579.5毫米,還有多納林道的2466.5毫米,而第3名則是屏東尾寮山的2286.5毫米;而且前百名都位於中南部,北部未進百名。
黃恩鴻進一步解釋,若以長期的氣候平均值來說,全台的年累積雨量大約2207毫米,單看高雄的平均2162.5毫米左右,兩者相近;單就數字而言,這段期間南部地區降雨量已逾年平均值。
工程會:治水有成效
工程會通過新聞稿指,近日台灣各地豪雨造成了淹水災情,已面臨極端降雨挑戰。評估治水成效是以觀察淹水的面積、次數、深度與時間是否改善提升對水災的國土韌性,不適宜簡化為「有淹水」或「沒淹水」,一筆抹煞所有人員血汗。
工程會還說,近年政府編列了特別預算,並投入易淹水區域治理計畫、綜合治理流域計畫以及前瞻的基礎建設-防洪治水計畫,已陸續產生成效。
依經濟部資料,這次豪雨降雨量跟2018年的八二三水災相似,最大時雨量大約120毫米,且12小時的最大雨量超過600毫米。
工程會對此指,八二三水災淹水面積是4萬5872公頃,且影響3萬3292戶;這次豪雨初估的淹水面積已經大幅降成771公頃,且初估影響戶數降成853戶,顯示相關計畫確有成效。
工程會強調,為了有效發揮防洪治水成效,提高國土韌性,得有整體思維,從流域上、中、下游來規劃,掌握真正淹水原因。並表示,已整合經濟部的水利署等有關機關,在2020年提出「提升國土防洪治水韌性之整合作業指引」,作為各機關的參考,並將繼續要求各機關處理治水減災的工作。
經濟部也通過臉書貼文舉雲林大湖口溪跟石牛溪為例,在時雨量同樣逾90毫米豪大雨中,於2017年的0601豪雨造成鄰近區域約淹水900公頃;可經過堤防加高、河道疏濬及擴大易淹段河道後,2021年歷經了0530的豪雨、0731的西南氣流以及0805的豪雨,均無造成淹水災害。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刊文指,隨著太平洋的高壓西伸靠近,從7月下旬後的西南季風終於結束,但是水氣多、天氣依然不穩定,午後或有局部的雷陣雨,並且有機率發展劇烈天氣。他還說,北部氣溫大約24到35度,中部是23到35度,南部則是24到34度,至於東部24到36度。
吳德榮更表示,11日起至16日太平洋高壓的強弱時有改變,台灣處於邊緣,沒受高壓籠罩,因於此,所以大氣不穩定度也高,午後各處有強對流發展與雷陣雨機率,且局部地區仍須防雷擊、強風和瞬間大雨等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