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在紐約的總部。(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CC BY-SA 3.0)
【看中國2021年9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編譯/綜合報導)美國貝萊德公司推出針對中國儲蓄者的10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讓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資本管理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的最新助推者。問題出現了,共產黨會在其中獲得什麼好處?
《華爾街日報》的政治經濟專欄作家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週三撰文指出,引進貝萊德等外國公司,是共產黨為了鼓勵更多的資金從房地產市場轉移到股票市場的一步棋,共產黨的期望是,股票市場在中國經濟的份額中佔據更多的比例。史坦伯格同時指出,貝萊德在股票市場的專業性外衣,不可能讓共產黨放棄對中國經濟的政治控制,中國的股票市場也不會被認為更穩定、更專業。史坦伯格預計中國金融市場對外國人和國內儲蓄者的承諾,在共產黨的政權下仍將無法實現。
史坦伯格在文章中首先概括了目前中國的金融形勢。他認為,中國金融市場幾乎是共產黨目前唯一在部分開放的領域。習近平執政十年來,政治權力加速鞏固,中國政府一方面建造維族集中營,破壞香港的自由,擴大國有企業的影響,另一方面習近平正在為共同基金開放中國市場。這是因為,共產黨內,或者至少是中國政府內部,仍然有強大的力量,在經濟改革對國家持續成功的重要性方面,有不淺的認識。這群官員認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國家金融體系進行全面改革的需求只會越來越迫切。
針對共產黨的共產黨的金融體系,史坦伯格用一團糟來比喻,中國的金融系統就像是在國有銀行主導下的巨大經濟天坑。中國的國有銀行吸收了中國家庭積累的數萬億美元的儲蓄,卻幾乎不支付利息;反而將大部分資金,轉為超低價貸款,借給國有企業或政治上受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國外開拓資本市場,然後將紅利送往海外。與此同時,中國真正的企業家,那些生產性的中小型私營企業,不得不在巨大的灰色金融市場中四處尋找資金,而這個灰色市場卻是缺乏監管、債券產品複雜、貿易融資安排幾乎是聞所未聞的。
對於家庭來說,確實有尋求更高儲蓄回報的人們,把資金投入了灰色金融市場,但大多數的中產階級更願意把資源用來購置房產。問題是,住房不能像經紀賬戶的紅利,或像銀行賬戶的利息那樣,為家庭帶來收入,同時中國的房屋租賃市場仍然不發達,家庭中的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或者第四套住房經常空置,也不能產生收入。家庭資產沒有回報,是中國政府幾十年來在增加家庭消費努力中的一個緊迫的難題。
儘管中國有一個國內的股票市場。但是,穩定目前中國股市的力量,是來自西方市場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網路,他們通過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在股票市場上代表著散戶儲蓄者;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上海的股票市場更像是個賭場。
史坦伯格的文章指出,引進貝萊德等外國公司,是共產黨為了鼓勵中產階級家庭,放心的把長期儲蓄投入國內金融市場的一步棋。如果更進一步的思考,這項舉措能孵化一個市場,甚至可能讓儲蓄者和企業能從債務融資中部分的解脫出來,會導致股票市場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份額中,佔據更多的比例。
史坦伯格轉而告訴讀者,資本只是資本主義的一部分,真正的資本主義中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控制權。因為,把股票市場從賭場轉變為經濟引擎,需要上市公司的持有人,能夠通過一系列手段干預上市公司的管理,這可能表現為,代理權爭奪戰、發起各種運動或者收購競標。在一個真正的資本主義體系中,伴隨著所有權而來的問責制,才是推動生產力和繁榮的因素。
史坦伯格繼而發問,北京引入貝萊德,是希望在中國推行這樣的資本主義嗎?當然不是。北京杜絕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外國持有人,對中國公司行使任何真正的所有權控制。因為從黨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允許搞徹底的資本主義,在提高透明度和政府自身管理經濟方面,對共產黨來說,都是更大的挑戰。
史坦伯格在文章的最後指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的經濟方針,最好被描述為「沒有資本主義的資本」。這種方針,試圖將資本轉用到政治上有利的用途,或者轉用到經濟上必要的用途,但西方的經濟體管理這種複雜任務的機制,是絕對不能要。在這種情況改變之前,預計中國金融市場對外國人和國內儲蓄者的承諾,在共產黨的政權下仍將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