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人間訓》中說:天下有三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的智慧對於今天的人來講,似乎有一定傻,但卻是真正的聰明。老子的「大智若愚」就是最真實的寫照。當年的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所作的《淮南子》對此做過精闢的解讀。《淮南子·人間訓》中說,天下存在著三種危險的情況。那麼究竟是哪三種「危險」呢?
天下有三危
劉安說,天下有三種危險: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淮南子·人間訓》)
第一種危險:德行有缺而得尊寵。
第二種危險:才能低下而居高位。
第三種危險:無立大功而受厚祿。
劉安接著引用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大意是說,這天下的事物,有時想要得到它,結果卻是失去了它;有時看似失去了,結果卻是得到了。那麼如何得知呢?
劉安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楚莊王在河雍之間的邲地戰勝了晉國,當時的楚國令尹是孫叔敖,無論是施行國政,還是治理軍隊,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勛。楚軍凱旋歸來后,楚庄王便要封賞孫叔敖,但孫叔敖婉言謝絕了。
後來,孫叔敖得了癰疽(毒瘡),臨死前,他對兒子說:「如果我死了,楚王一定會封賞你。你一定要推辭掉那些肥沃富饒的地方,只接受貧瘠的沙石之地。在楚、荊之間有個叫寑丘的地方,那兒的土地貧瘠,地名也很難聽很不吉利。當地的荊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所以沒人喜歡那裡。」
楚莊王將肥沃富饒的土地封賞給孫叔敖的兒子,但孫叔敖之子謝絕了楚王的美意。(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不久,孫叔敖去世了,楚莊王果然將肥沃富饒的土地封賞給孫叔敖的兒子。孫叔敖之子遵從其父遺言,謝絕了楚王的美意,只要求賞封寑丘之地。按楚國的法規,功臣的封祿傳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祿,唯獨孫叔敖一家保存了下來。這就是「損之而益」,有時看似失去了,結果卻是得到了。
那麼什麼是「益之而損」呢?
劉安再舉了一個例子:從前,晉厲公南伐楚國、東伐齊國、西伐秦國、北伐燕國,晉國大軍縱橫天下,威震四方,沒有遇到阻礙和挫折。於是晉厲公在嘉陵會合諸侯時,氣橫志驕、淫侈無度、殘害百姓。
那時的晉國國內沒有輔佐規諫的大臣,國外也沒有諸侯的援助。而晉厲公又殺戮忠臣,親近小人。就在他會合諸侯的第二年,晉厲公出遊寵臣匠驪氏的領地時,被欒書、中行偃劫持,囚禁起來。然而,諸侯中沒有一個來搭救他,百姓中也沒有一個同情他,晉厲公被囚禁三個月後就一命嗚呼了。
每戰必勝,每攻必克,然後擴展土地,提高威望,這是每個天下人都樂於得到的。但晉厲公卻因為這些而落得個身死國亡的局面。這就是我們說的「益之而損」,得到的東西,看似對他有利,結果全部都失去了,而且也害了他自己。
孫叔敖叮囑兒子要求封賞寑丘之地,因為寑丘之地貧瘠,所以能代代相傳;晉厲公在嘉陵會合諸侯以想稱霸天下,結果死在匠驪氏的領地。
一般人都只知道利就是利,弊就是弊,唯有聖人懂得弊可以轉化為利,利可以轉化為弊。
「夫再實之木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為害也。」意思是說,一年當中兩次結果實的樹木,它的根必定受損傷;盜人家墓、獲得意外之財的人也必定有禍殃,這說的就是貪大利反而造成大害的事。
在《周易‧繫辭下‧第五章》中也講述了同樣的道理:「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孔子的意思是說:「德行淺薄卻地位尊貴,才智低下卻圖謀大事,力量微弱卻擔當重任,這樣很少有不遭到禍患的。」
安祿山缺德行而受寵
唐朝的安祿山缺德行而受寵多,玩弄狡詐的手段,善於諂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寵信,得到極大的權勢。之後權欲心膨脹,起兵叛亂,最後安祿山被自己手下人用大刀砍中肚子,腹內腸子流淌在床上而死。這是「少德而多寵」的典型。
朱翊鈞「才下而位高」
明神宗朱翊鈞晏處深宮,不常視朝,聲色犬馬,荒廢政事;又大肆兼併土地,溺志於財貨。萬曆24年起,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礦監稅使,到全國各地開礦征商,瘋狂掠奪,不斷激起農民起義和城市市民階層的反抗。
明神宗奢侈靡費,斂財揮霍,又屢屢從國庫提銀,史稱「傳索帑金」,並任用張鯨等奸臣。後來三十年不出宮門。從1589年起,神宗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囚犯們關在監獄裡,有長達二十年之久還沒有審問過一句話的,他們在獄中用磚頭砸自己,輾轉在血泊中呼冤。弄得國家民不聊生,土地荒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神宗顯皇帝御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吳亮嗣於萬曆末年的奏疏中說:「皇上每晚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後,左右近侍一言稍違,即斃杖下。」明神宗朱翊鈞真正是「才下而位高」的點型。史書道:「明之亡,亡於神宗」。
魏忠賢身無大功而受厚祿
魏忠賢出生於隆慶二年正月三十日(1568年2月27日),年少時家境貧窮,混跡於街頭,不識字,但精通射箭,懂得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飲酒、嫖妓,好與人嬉笑。後為賭債所逼,只好棄妻賣女。
他見太監在遊樂場所出手闊綽,決意入宮做宦官,相傳魏忠賢是在賭場被人追債毆打時,取刀自宮。野史相傳……魏忠賢找人通融,入宮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所助。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乳母客氏,對皇長孫極盡諂媚,阿諛奉承引誘其宴游,甚得其歡心。
得權後,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魏忠賢自縊而亡,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其餘黨也被徹底肅清。這魏忠賢正是「身無大功而受厚祿」的點型。
人自毀只是毀在一個貪字上,人如果能拋棄貪婪,才能活的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