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鳳冠霞帔」?談最被誤解的事(組圖)

作者:蘭音 發表:2022-03-02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名不詳,一說為馬秀英,馬皇后賢惠溫良,是朱元璋的賢能內助。
鳳冠和霞帔,是母儀天下和榮華富貴的象徵。圖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提及「鳳冠霞帔」一詞,很多人幾乎都認定它所指的正是之事。換言之,「鳳冠霞帔」快成為了中華傳統嫁衣(新娘服)的代名詞。其實,這恰恰是我們對於古代首飾的最大的誤解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鳳冠霞帔」到底是指甚麼樣的頭飾禮服,它又與皇后有何關係,其中又具備甚麼樣的象徵意義。

鳳冠,指的是裝飾鳳鳥或其類似形象的冠飾;霞帔,指的是底部帶綴飾的V形長條布帶,因上面的紋飾燦若雲霞,故得此美名。鳳冠和霞帔,僅僅出現在皇后、太子妃以及命婦們的禮服中,是母儀天下和榮華富貴的象徵。

今天,人們在文學或影視作品中見到的古代新娘,多數穿戴的只是「山寨版」鳳冠霞帔,而那只不過是普通百姓對於皇家、貴族生活的美好幻想。

歷史上真實的鳳冠霞帔,極盡奢華精美之能事,代表了中國古時候最頂級的首飾技藝。那麼其中的鳳冠,到底是甚麼樣的,又有怎樣的發展歷史呢?

金花璀璨 女子冠飾之源流

中華有「衣冠古國」之稱,由此可知冠飾在古人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古時候無論男女皆可佩戴冠飾。《說文解字》載:「冠,絭也。所以絭髮。」「冠有法制,從寸。」冠飾最早僅僅是一種束髮工具,後來逐漸演變成代表等級制度的一種禮儀性髮飾。女子冠飾,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的宮廷中。

《中華古今注》有載,女子戴冠可是秦始皇定下的制度。後宮三妃九嬪等人,需要在夏天佩戴碧羅製成的芙蓉冠子,搭配五色通草髮飾。不過《事物紀原》又載道,漢代的宮妃,最先佩戴碧色或緋色的芙蓉冠子,是女冠的起源。無論哪種說法,都可暫定,女子冠飾最早出現在宮廷中,多用絹、羅等絲織品製作成花朵形狀,以包裹髮髻,是代表妃嬪身份的重要髮飾。

早期髮冠,是沒有鳳凰裝飾的,但在更為尊貴、流行於禁宮中的冠式步搖中,卻出現了鳥獸形狀的裝飾物,或許能看成為鳳冠的前身。后妃之冠,多是模擬自然元素,進而呈現出奇花繁葉、珍禽瑞獸之景。魏晉時期,冠飾添加了鈿、博鬢等元素。隋唐以來,步搖髮飾的熱度逐漸消褪,宮廷及貴族女子的冠飾卻向富麗精美的風格不斷發展。

隋唐的后妃冠飾,確立了飾件的組合模式,其中包括花樹、鈿、釵、博鬢等,且藉由這些物件的數量來區分后妃和貴族婦女的品級。例如《隋書・禮儀七》規定,隋大業年間,皇后出席重大典禮的冠飾,有花樹十二,花鈿十二,並兩博鬢;三妃花鈿九,並兩博鬢;九嬪花鈿八,並兩博鬢;其餘花鈿數依次遞減。貴婦中的王妃、公主、三公夫人、一品命婦等,花鈿九,無博鬢;其餘依次遞減。

後人在隋煬帝與蕭皇后的合葬墓內,發掘一頂珍貴的金冠。根據史料記載,蕭皇后去世後,唐太宗以皇后之禮將她和隋煬帝合葬,這頂金冠正是最名貴的陪葬品。金冠剛出土時,已被腐蝕得斑駁不堪,彷如泥堆。後來復原的仿製品,卻呈現出了金光璀璨、珠光寶氣的華麗模樣,重現一代皇后的無上尊榮。

蕭后冠的梁架,由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帶的三道箍組成。箍前方焊接插銷,能插戴鈿花,梁架上則能夠安裝花樹。現在所展示的復原髮冠,正中有十三枚花朵形鈿花,其餘部分則是由花團錦簇的十三支花樹飾件,花心鑲嵌白珠,髮冠底部兩側各自延伸一條S形金飾件,彷如女子兩側鬢髮,表面裝飾鈿花,即「博鬢」。不過,令人覺得奇怪的是,蕭后冠的形制,超越了《隋書》規定,這或許是唐太宗特別予以蕭后的一份禮遇與尊重。

鳳凰于飛 宋代宮廷鳳冠成禮制

鳳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鳥,總是伴隨太平祥瑞的景象出現。古籍中有相關記載,例如《山海經》記載,鳳凰「見則天下安寧」;《尚書》載道,「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提到鳳凰,大家都會聯想到另一神獸:「龍」。鳳凰與龍,共同成為中華王朝帝后的象徵

有趣的是,雖然鳳冠出現時間較晚,但是以鳳鳥為裝飾的髮飾,卻早就出現在秦朝歷史上。

《中華古今注》載說:秦始皇「以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至漢朝,在太皇太后、皇太后拜謁宗廟的禮服體系中,開始出現以鳳凰為主體的「華勝」簪飾。《後漢書・輿服志》載說:「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凰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到了魏晉時期,鳳鳥形象的簪飾更加豐富,典籍中也首次出現了「鳳冠」一詞。東晉《拾遺記》載說:「縈金,為鳳冠之釵,⋯⋯鑄金釵像鳳皇之冠。」這裡說的鳳冠,正是一種尚未被納入皇家禮制中,但卻是跟金釵組合在一起的髮飾。在貴族女子的髮髻上搖曳生輝的鳳冠,就像是新奇的一款時尚裝飾品。

在唐朝至五代時期,女子佩戴冠飾的現象更為廣泛,甚至出現華麗的鳳形冠飾。根據考古研究,戴鳳冠者,主要分成兩類。一類為貴族女子,例如敦煌莫高窟的供養人畫像。是以莫高窟第61窟作為例子的,它是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夫婦所主持修建的功德窟。窟內東壁北、南兩側繪飾貴族女子供養像,兩側各自有一位頭戴高聳的鳳冠、擁有對稱的流蘇髮簪、面部妝飾著花鈿,看起來身分極為雍容華貴的女子。

第二類是女樂。像《樂書》中就記載了武后和唐玄宗時期,宮廷舞伎曾戴鳳冠,翩翩起舞。

到了宋朝,女子佩戴冠飾則達到了頂峰,流行起了各式各樣的冠子;鳳冠更正式被納入皇家冠服制度,成為后妃最重要的禮冠。《宋史・輿服三》載說,北宋后妃受冊封與朝賀時,必須要戴首飾花九株並兩博鬢、九翬四鳳形制的冠飾。翬,即指形似鳳凰的五彩錦雞,亦被視為一種祥瑞之鳥。

宋朝的后冠,基本上在唐朝花樹冠的基礎上,添加上了鳳鳥裝飾,造型更加繁複綺麗。北宋後期,章獻皇太后劉氏攝政秉國,故提高了后冠規格,添加了龍形裝飾,形成「九龍四鳳冠」這一類的頂級冠飾。

傳世的八幅北宋皇后坐像,反映出了宋朝后冠的主要樣式。除了宋太祖母親杜太后之外,其他幾名皇后,頭上都是戴著龍鳳冠,臉面貼上珍珠鈿,身穿朱色邊飾、對雉紋樣的深青色禕衣,整體造型富貴輝煌,還展現了內斂又莊重的皇家氣象。

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
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圖片來源:Michael/維基百科)

明清兩代鳳冠 形態各具千秋

宋朝以後,中華王朝的后冠各具特色,展現出中華首飾文化的豐富多彩。元朝是由蒙古黃金家族創立,宮廷女子沿襲蒙古習俗,貴婦不戴鳳冠,而是戴著蒙古特有的「姑姑冠」。到了明代,明太祖致力於「恢復中華」,在冠服制度中大力復興漢制,讓鳳冠重新成為皇后必備的禮冠。

明朝初年的鳳冠,參照宋朝舊例,又得以發展。《明史・輿服志》載說,洪武三年朝廷頒布規定,皇后的鳳冠:「其冠圓匡,冒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數如之。兩博鬢十二鈿。」

永樂三年,九龍四鳳冠有了增飾,「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珠結,餘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數如舊;三博鬢,飾以金龍、翠雲,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珠寶鈿花十二,翠鈿如其數;托裏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環一對。」

明朝鳳冠,主體飾物是垂珠飾的九龍四鳳飾件,另有三博鬢和數十點翠、大小珠花、寶鈿等配飾,可謂翠華絕艷,無與倫比。更難得的是,明代不只有傳世的皇后畫像,還保存著完整的鳳冠文物,後人能藉此一睹明代鳳冠之風華。

畫像中端然正坐的皇后,頭戴鳳冠,身著大衫或翟衣,盡顯國母風度。鳳冠是畫中最顯著的飾物,飾件組成也較清晰。早期的明代鳳冠體積較小,僅能覆蓋髮髻,但在後期卻逐漸增大,幾乎可以罩住整個頭部。鳳冠上的裝飾也逐漸變得繁麗,甚至超出典制。

以文物為例,定陵出土了四頂皇后鳳冠: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與六龍三鳳冠、孝靖皇后的十二龍九鳳冠與三龍二鳳冠。這四頂鳳冠外型相似,鳳龍飾件的數量成為了主要區別之特點,其皆以累絲、點翠、嵌寶、串珠等精細工藝,製成各類金飾、翠雲、鈿花、珠滴等組件,再插戴在鳳冠梁架上。即便歷經千年歲月,鳳冠仍流光溢彩,熠熠奪目。

除了皇后,明朝命婦都戴外形相似、沒有龍飾的冠飾,而鳳鳥則都換成了等級較低的翟鳥,又名「翟冠」,從一品到九品,形制各顯不同。由於翟的造型與鳳凰相差無幾,致使翟冠常常與鳳冠一樣,被統稱為「鳳冠」。

清朝鳳冠,同樣借鑑前朝實物,並結合了本族風俗,形成體積更大、形似帽子的朝冠。若從現存之實物看來,鳳冠去除了龍形飾物、鈿花、博鬢等漢族特色配件,整體上更像是圓頂帽子,頂部高高聳起一根長條形金配件,焊接了三層金鳳,且妝點了珍珠;帽圍一圈飾七隻金鳳,冠後飾一隻金翟,尾部則垂下了五行流蘇珠串。

古代的鳳冠華美豪奢,令人驚嘆。但我們同樣也因為它們的佩戴者——歷代皇后不乏賢良、聰慧之女性典範,而對諸賢后報持極高的崇敬之情。看來西方流傳的名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著實真切,引人深思!

(參考資料包括:論文《宋代女性冠飾研究》《(龍)鳳冠成為皇后象徵之歷史考察》《從花樹冠到鳳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婦冠飾源流考》等)

責任編輯:云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