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民眾密切接觸的居委會人員陸續表示無法理解政府的抗疫政策,同時掀起一波罕見的「辭職潮」。(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上海疫情失控,亂象頻生,這也使得當地民怨四起。近日,與民眾密切接觸的居委會人員陸續表示無法理解政府的抗疫政策,同時掀起一波罕見的「辭職潮」,引人關注。
昌里花園居委書記: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疫情
近日,網流一封來自上海昌里花園居民區黨總支部書記吳穎川的辭職信,信中吳穎川直言,疾控中心資訊滯後,居委無法第一時間掌握誰是陽性誰是密切接著者。居民上網查核酸檢測報告是陰性,但居委卻收到上級部門傳來確診陽性的通知。
面對居民疑惑,吳穎川無奈說,「太多太多我們基層最需要第一時間知道的,我們都不知道」。而當面對斷藥健康受威脅的居民、必須去醫院做化療、洗腎的居民,居委只能哭著不斷地撥120,希望能幫助安排車輛,但120的回答是等待。
吳穎川還指出,居委面對1847戶居民的各種訴求,根本無力承擔和回答,他們收到上級唯一的命令就是,「一定要安撫好社工情緒,安撫好居民情緒」。
海悅居委書記: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頭
另一位上海市黃浦區五里橋街道海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勝燁在社區公眾號「愛滿海悅」也發文《致海悅居民》。
他在文中講訴他所見所聞,「疾控跳過我們,誰是陽性誰是密接,我們不知道;一天天說的『應轉盡轉』,那到底什麼時候轉,我們不知道;居民封控這麼久,除了發放了一次食材禮包之後,啥也沒有,面對居民的責問,該怎麼回答,我們不知道;3月15日被召集起來住在居委,20多天不能洗澡,不能回家,不能看父母不能看孩子,每天睡個幾小時,什麼時候是個頭,我們不知道;太多太多我們基層最需要第一時間知道的,我們都不知道。」
馬勝燁無奈說,「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小區的居民做了不少於10次的全員核酸,幾乎沒有一次,醫護人員是準點到的,我們理解醫護人員第一線的辛苦遠甚於我們,但也請理解下我們幾十個老中青都有的志願者,從清晨5點半就站在冷風裡苦等2小時沒有醫護的苦,倒春寒的清晨特別的冷,難道就不能在時間銜接上做的更精準一點嗎?」
他還特別指出「『上面的指令,是死命令』,是的,下死命令的都是從沒去過核酸檢測現場的人,因此而去赴死的,卻是千千萬萬的一線工作人員志願者和不知情的老百姓」。
他坦言:「我一個人帶著手下幾個小朋友,力量太單薄了,我想做一個『破壁人』,可我力不從心。」
上海市黃浦區五里橋街道海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勝燁在社區公眾號「愛滿海悅」也發文《致海悅居民》。(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翰城居委公開信:我們也有承受不住的時候
此外,網絡還傳出上海「翰城居委」4月9日向居民發出離別公開信。
信中寫道,「很抱歉,用這種方式和大家告別,翰城居委全體工作人員3月17日開始封在居委,到今天(9日),已經在居委生活了24天,我們放棄了家人、放棄了自己的所有生活,撇家捨業,就是想盡力支撐下去,但時我嗎也是女兒、妻子和母親,我們也希望為自己的家庭而生存,我嗎理解所有的居民,我們也盡力在配合政府的各項政策,所有人、所有部門要我們理解、配合,唯獨沒有人理解我們...我們也有承受不住的時候…我們要離開了,請原諒。」
上海一居委整个辞职了。 pic.twitter.com/vw6Kpnei1S
— Wen 💙💛 (@wenyunchao) April 9, 2022
居委人員:為什麼自治組織承擔防疫重擔?
此外,4月10日,一篇「記抗疫」也流傳網絡。作者是一名在上海某居委工作4年的社區工作者,從她的敘述中,可以看出當前上海防疫存在不少問題。
她指出她所對應負責的居民社區有7000多人,3月18日開始進入封控管理,然後不斷被通知延長封閉時間,到3月30日已經做過7輪核酸檢測。整個社區只有2個核酸檢測點,雖然盡量有做防護,但在幾次聚集性全員核酸後,終於出現社區的陽性病例大爆發。
隨著陽性人員增加,這些人並沒有都收到轉運通知,也沒有任何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檢測。此外,她還提及,社區的團購亂象和居民的怨聲載道超過了其能力範圍,「疾控(中心)永遠跳過居委直接聯繫居民,居委的信息嚴重滯後,居委向上反應的居民輿情永遠沒有下文」。
她並自問居委是什麼,為什麼由一個定義上的自治組織來承擔防疫重擔,「我們什麼權利也沒有,什麼資源也沒有,我們只有不斷被確陽的居委社工,只有在這場抗疫戰場中為完成社會面清零工作而不斷倒下的志願者,只有居民認為我們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毫無作為的謾罵聲。」
居委會究竟是什麼?
所謂社區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按照中共官方的法律定義是「基層的群眾自治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不屬於政府機關。但實際運作上,居委會卻是中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成員薪資由政府撥付。在城市裡,一個居委會通常管理數個住宅小區。
這次上海疫情爆發後,當地居委成為組織民眾核酸檢測、對接發放物資的一線人員,也因此陸續傳出部分居委和社區物業管理人員能力不佳,引發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