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6月29日訊】上次我寫的《再說樣板戲》一文,曾經提到中共在1957年,推出了一個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可是毛澤東發動的反右鬥爭一來,這個政策,就不攻自破,停止執行了。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是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期。那時,在各個諸侯國,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真正存在諸子百家,存在各種學說的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鬼谷子等等,都是那個時代超常的人,社會精英。
「集腋成裘」和「防微杜漸」都是中國成語。「集腋成裘」就是在春秋時代流傳下來的。而防微杜漸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集腋成裘,出自於《慎子.知忠》,文中有「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狐白」是指狐狸腋下的那一小塊毛皮。儘管世上有各種毛色的狐狸,如身上皮毛的顏色有灰色,黃色、褐色等不同顏色,但是不管哪種毛色的狐狸,它們腋下的那一小塊毛皮顏色都是白色的。「裘」,是指用毛皮做成的衣服。「集腋成裘」這句成語意思是聚集狐狸腋下的小塊毛皮,就可以做成上好的皮衣。當時墨子也有一篇勸君主廣納賢才的文章,即《墨子.親士》,他的文中說「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這裡的「士」,是指有文化的賢才。「鎰」是古代計算銀兩的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千鎰之裘」,意思是價值昂貴的皮衣。
集腋成裘,是說事物從量變到質變有個積累過程。修煉人要想通過修煉,從凡人中超脫出來,成為一個覺者,也需要具備集腋成裘的精神。
人類社會就是一個善惡具在,充滿是非,因果關係的複雜環境,人的一生就是迷在名、利、情當中,在為生存爭鬥中不斷的造業。然而人生的旅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小到大,隨著年齡增長,知識閱歷也在增長,社會經驗也在逐漸豐富。其中道德品質是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將成為一個好人,還是壞人的決定因素和品質。所以,從小就一定要奠定好基礎。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做一個道德高尚人,就要崇善抑惡,防微杜漸。崇善,就是多做好事,積德。抑製作惡,才能使人不至於隨波逐流,保持善良的人性。
成語防微杜漸的出處,有兩種。
有一種說法是,出自晉朝,有個叫韋叟的人作有《啟諫冉閔》一文,有「清誅屏降胡,以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韋叟是南朝宋晉陵人,善相術,他這名字中的」叟「字,原來的正體字是有一個言字偏旁,現在這字被簡化後,已經成為生僻字了,一般沒有人再使用。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冉姓魏國的君主。文中單于讀音當為「shan yu",這是當時匈奴首領的名字。「胡」是漢人對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蔑稱。韋叟勸冉閔這句話的意思是:要除掉投降匈奴的士兵,用單于的名義把他們消滅在萌芽狀態。
另一個有據可查的出處是,南朝時宋範曄著《後漢書.丁鴻傳》中有「若敕政責躬,杜漸漸防蔭,則凶妖消滅,除害福湊矣」。丁鴻是東漢時的大臣,這句話是丁鴻給皇帝的進柬言。意思是如果陛下能親自整頓朝綱,料理政治,就可以防止疏漏,防止錯誤擴大,從而消除隱患,保天下太平。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的思想家,他的《喻老》一篇文,其中有句名言,即「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句中的「突隙」,是指煙囪上的裂縫。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千丈長的江河堤壩,會因螻蛄和螞蟻鑽的洞穴滲水而造成崩潰,造成水患。高大的房屋會因不注意煙囪上有個小的裂縫,而從這裂縫中竄出的火苗會而引燃房屋,造成火災。
當今人類社會,世風日下,道德下滑,修煉人尤其需要注意防微杜漸,如果不防微杜漸,就會放鬆自己,造成修煉不精進或者有漏,就會隨波逐流,導致前功盡棄。。修煉人就必須經歷磨難,在遭受痛苦中還業,在舍棄名利情中修成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境界,才能升華成一個覺者。既使你不是修煉人,也不能放鬆自己,要記住《韓非子.喻老》所說「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不要沾染那些世俗的惡習,一旦發現自己有不良思想苗頭,就及時克服,做一個積德行善的好人。到大的災難來臨時,神佛也會保佑你的平安。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