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堅持動態清零」。(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7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經濟逐季下滑,特別是在封城防疫措施影響下二季度經濟更難堪。7月28日,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堅持動態清零」。
7月28日,據官媒央視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提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著力穩就業穩物價;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穩定房地產市場,保交樓、穩民生;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鎮銀行風險等。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明確,「堅持動態清零,出現了疫情必須立即嚴格防控,該管的要堅決管住,決不能鬆懈厭戰。」
然而,從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當局的「清零」防疫政策對經濟的殺傷力極大。
7月15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4%,環比萎縮2.6%。經濟增速創下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比預期的還要低,而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強的城市,上海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3.7%。
中國經濟究竟為何下滑?國內外的經濟學者們給出了基本相同的答案:「清零」防疫政策的封鎖措施影響了經濟的運行和出口貿易。
經濟學家指出,面對反覆爆發的疫情,尤其是在上海等重要的製造和貿易城市實施了封城之後,經濟再次受到重創,北京當局試圖讓經濟重新站穩腳跟,而這次復甦之路將漫長而坎坷。
據美國之音7月27日報導,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執行總監兼亞太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在中國一些城市爆發,中國經濟自2月份以來出現了受到干擾的跡象。」他說,工業生產、零售和港口運作問題突出。
比斯瓦斯說:「4月和5月期間,零售業和工業生產因此受到的干擾相當嚴重。4月期間,上海的港口運營和物流也受到嚴重干擾。」
北京當局「清零」政策導致的經濟不確定性,加深了中國民眾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中國央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8.3%的消費者偏向「更多儲蓄」。與此同時,中國網路平臺針對40歲以下年輕人進行的線上民調也顯示,僅6.9%不儲蓄,40%每月儲蓄,其中高達27.4%每月存下超過50%所得,以應對失業和生病所需。這一現象表明,中國進入節衣縮食的大儲蓄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樓市、出口和消費均疲軟。
在香港任職的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的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國消費者現在的支出低於正常水平,因為他們在強制封鎖期間無法外出,或者擔心最終會因失業而減少收入。「很明顯,各個家庭的情緒仍然非常消極,可能是因為大規模(核酸)篩檢仍然普遍存在,人們對未來是否再次封城感到不確定。」
《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放緩反映出北京當局「清零」防疫政策導致在經濟方面得付出的代價。如果當局仍然堅持不計成本對病毒和疫情「零容忍」的立場,那麼今年經濟成長預定GDP增長5.5%的目標就會很難實現。
運作價值310億美元的投資公司Ruffer LLP的馬特·史密斯(Matt Smith)對彭博社表示,該公司最近關閉了有十多年歷史的香港辦事處,原因是對當地股權的研究需求萎縮,「西方資本的超級輪船開始遠離中國,當你發現清零看不到盡頭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回歸時,現在把中國放在一邊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