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上海地鐵內(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24日訊】疫情已經第三年了,看多了相同的一幕幕在各地上演,很多人恐怕都已經看麻木了,近兩個月來不止一個人跟我說,看到疫情相關的新聞時,心底已沒有任何波瀾——即便如此,已導致27人死亡的貴陽「9.18」翻車事件還是讓無數人震驚了。
確實,官方已經出來道歉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停止將密接人群轉移出去進行「社會面清零」的做法、反思現有的防疫方針,相反,只是在經驗層面進行總結——「我們工作中出現了一些紕漏,下次會做得更嚴密」。因此,這架龐大機器的齒輪不會停下,仍在繼續往外拉人。
胡錫進已經對此定調:「這樣嚴重的交通事故本就絕不應該發生」,「但它首先是交通本身的悲劇,是生產安全事故,與客車所執行的任務不應該直接相關」。
真的只是這樣嗎?
這一轉運密接人員的車輛之所以在凌晨的山路上側翻,是因為防疫的緊急要求,也是為了避開公眾關注,否則半夜2-5點原本是大巴禁行的時段,而司機的疲勞駕駛、身穿防護服造成的視力阻礙,也都可能是潛在的因素。
正如聶日明在詳細分析這一事件之後指出的,這一事件存在諸多疑點,「絕不是什麼簡單的交通事故」:
貴陽轉運客車側翻事故不是孤案,很多城市的疫情防控時,都有大量的違法違規行為,區別僅在於其它城市還沒有發生事故。貴陽在夜裡轉運涉疫人員也不是第一例,但違法違規的事情做多了,總會有一個城市發生事故。
在這一意義上,與其像有些人說的,是27條生命「倒霉」,不如說是我們這些經歷了防疫的人「走運」,才躲過了一劫。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就像喬治.艾略特所言,聽到世上的苦難就像聽到「沉寂無聲的地方突然出現了震耳欲聾的音響」。
這就是為什麼這27人的遭遇激起了那麼多人的共情,因為他們的處境,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到我們自己頭上,而這不是靠我們自己小心就能避免的——什麼時候成為密接,幾乎是完全隨機的。
從事後流出的一段微信對話看,那一車上的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將被拉到哪裡去,因為「別人問去哪,司機都不回答」,過後才知道「說是去荔波,這輩子沒想過是這種方式去荔波」;另一位說:「唉,老實聽安排吧。」
這真是典型的中國百姓處世哲學,儘管他們並未確診也沒有危害、甚至不知道要被送往哪裡,但仍然相信應當「老實聽安排」。在那茫茫黑夜裡,他們看不清方向,不知道有什麼命運在前方等待著自己,就這樣安心地把自己交給一個不能給出任何確定性的陌生人來支配。
也就是說,那裡面原本有一種「委託-信任制」,很多人平日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在遇到這樣的「大事」時,很自然地選擇了將自己的生死委託給一個可信賴的權威,相信它能夠安排好一切。然而事實證明,放棄自己掌控命運的權利,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是個可怕的錯誤。
很多國人其實是相當缺乏這種自主意識的。今年春天,泉州疫情緊張之際,我一位朋友因為自己在香港,放心不下老家的父母,叮囑他們:萬一有人上門要把他們轉運去方艙,一定要他們出示警號、文件,問清楚是去哪裡,明確自己的權利,並做好錄音。
讓她始料未及的是,她的老父親非但不聽從,相反還勃然大怒,罵她是「在香港久了,被洗腦了」。她事後跟我感嘆:「想想看,我爸還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已經比他的絕大多數同齡人思想開通多了,但他就是那種又紅又專的知識份子,無條件地信任國家。」
這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很多人的「乖順」是因為他們真心願意奉獻自我,並且這也符合自身利益。「自我的覺醒」即便近年來出現了一點跡象,但仍然模模糊糊,又或即便看清楚了一點,仍然無法自主。
有一位「雁度千山」說:
為什麼都在關注貴州的大巴呢?我想,也許只是因為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知到,現在自己就在無形的大巴上,只能按照別人給的路徑去走,只能按別人的行車規定來行事,沒有自己可以商量的餘地,也沒有表達自己需求的空間,只能夠上車,卻無法下車,至少在現在,還看不到下車的希望,於是在看到貴州的大巴時,便心有慼慼焉。
我不知道這件事會推動什麼樣的實質性改變,那些不願意醒來的人肯定仍然會繼續呆在自己的繭房裡,但它至少會催醒一部分人。這樣的事件讓所有人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共同體意識:我們都共享著一種難以逃脫的處境;但如果大環境一時之間無法改變,那我們至少可以試著改變自己。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是誰。很多人抱著「大局觀」來看待現實,他們之所以能這麼想,一部分人是因為自身的真正利益在防疫期間並未受影響,但另有一部分人是不清楚自己的利益,以至於受了影響而不自知。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天真,對自身利益並沒有清晰的認知。
在群裡談起,有人說:「對,我覺得現在發聲的都是您說的後者,前者反而謹小慎微,很少發聲。昨天在群裡就見了一個,大家都在聊貴州車禍太慘了,他就說,我是普通人,新冠會導致擠兌,我為了自己,支持動態清零。很多人跟他說疫情後會為了防止擠兌直接封掉醫療資源,他就翻來覆去的說為了他父母的健康也堅決支持動態清零。」
難就難在這裡:對自身利益有清楚的認知,這本身就是政治成熟的表現,標誌著社會現代化的成功;然而反過來,沒有這種認知,我們也就很難真正「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