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獲得2022諾貝爾和平獎。(圖片來源:ANDERS WIKLUND/TT News Agenc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0月7日讯】(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於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17時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由白俄羅斯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 「紀念」(Memorial) 和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共獲殊榮。
2022諾貝爾和平獎出爐 白俄人權倡議者、俄烏人權組織共獲獎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稱,這屆的得獎人或機構是各自國家的公民社會代表,多年來致力推廣批判當權者的權利及捍衛公民的基本人權,他們為紀錄戰爭罪行、侵害人權、濫權作出了過人的努力。
委員會稱「他們一起展示了公民社會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2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2022 #NobelPeacePrize to human rights advocate Ales Bialiatski from Belarus, the Russian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 Memorial and the Ukrainian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 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NobelPrize pic.twitter.com/9YBdkJpDLU
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1996年創辦人權組織「維亞斯納」(Viasna),他在2020年與組織一起贏得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s)。在歐洲,它普遍被稱為「諾貝爾替代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諾貝爾獎指,「維亞斯納」發展成一個有廣泛基礎的人權組織,紀錄並抗議當權者對政治犯使用酷刑。
Ales Bialiatski – awarded the 2022 #NobelPeacePrize – was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the democracy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Belarus in the mid-1980s. He has devoted his life to promoting democracy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his home country.#NobelPrize pic.twitter.com/p1KHHFkSse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2
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是另一獲獎者,諾貝爾獎官方Twitter寫道,此組織是為了推進烏克蘭的人權與民主而成立,在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後,公民自由中心致力於辨識與紀錄俄羅斯對烏克蘭人民的戰爭罪行,在追究有罪責者方面發揮作用。
官方Twitter又指,另一得獎機構、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在車臣戰爭期間收集和核實有關俄羅斯和親俄部隊虐待民眾、戰爭罪行的信息,2009年,組織在車臣的分部負責人葉斯捷米羅娃(Natalia Estemirova)因這項工作遇害。
WATCH LIVE: Join us for the 2022 Nobel Peace Prize announcement.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2
Hear the breaking news first – see the live coverage from 11:00 CEST.
Where are you watching from?#NobelPrize https://t.co/97wjNtKmfL
去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兩位新聞自由的捍衛者,分別是菲律賓記者瑞薩(Maria Ressa)和俄羅斯的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表揚「他們捍衛言論自由」。。
有關諾貝爾和平獎的一些爭議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熱門人選包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等。
2021年獲頒和平獎的兩位新聞工作者俄羅斯的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和菲律賓的瑞薩(Maria Ressa),過去一年並不容易,他們一直在為各自新聞組織的存續奮鬥,對抗政府要他們噤聲的種種手段。
美聯社報導,穆拉托夫和瑞薩去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他們「捍衛言論自由的努力,而這是民主及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能為致力於和平與人權的民間運動分子或國際組織提供動力,爭取到更多機會,讓他們所奮鬥的事業獲得重視,但事情往往並非總是如此。
菲律賓記者瑞薩(Maria Ressa)和她2012年參與創立的新聞網站Rappler在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掌權期間遭遇法律困境,在杜特蒂6月30日結束動盪的6年任期後,情況也未緩解。
外界有爭議認為:致力推廣和平的人未必都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最顯著的例子是印度聖雄甘地,一生致力於非暴力運動,卻從未獲獎。
有些得主卻辜負了這份榮耀。像是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得主東帝汶主教貝洛,被控對多名兒童和青少年性侵犯,教廷兩年前就開始限制他的行動及履行牧職,後來更加強管制。
人權政治家昂山蘇姬長期為緬甸民主之路努力,在1991年獲頒和平獎,近年卻被爆出對軍方迫害信仰伊斯蘭教的洛興雅人保持沉默,飽受非議。
諾貝爾和平獎也不是年年都頒,一戰與二戰期間曾數度停頒,而甘地過世的1948年,委員會更以「在世者中無人合適」為由停頒當年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