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穩固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把重點轉向外交。(圖片來源:Maxim Pavlov/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中共二十大後,權力穩固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把重點轉向外交,其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再加碼,但越來越多的國家揭露「一帶一路」的不平等條約是債務陷阱。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的權力超過了近三十年來的任何一位中國領導人。現在,他正把重點轉向加強對外關係,準備應對不斷加劇的中美競爭。
上週,來自越南、巴基斯坦、坦尚尼亞和德國的領導人前往北京與習近平舉行了會晤,習近平在一週內與外國政要舉行的面對面會晤次數超過了從2019年底疫情爆發初期到今年2月北京冬奧會近兩年時間裏的總和。
習近平在本月晚些時候還將與二十國集團(G20)主要經濟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會面。習近平還計畫在年底前前往沙特,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會面。據法國外交部長上週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可能在未來幾週或幾個月訪華。
《華爾街日報》認為,對習近平來說,這種外交會晤使他有機會對抗華盛頓方面爭取盟友孤立中國的行動,並使中國為他在中共二十大上警告的迎接「驚濤駭浪」做好準備。
中共二十大(中共20大)10月16日在北京開幕時,習近平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
在2013年,北京推出「一帶一路」計畫(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被視為習近平「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尋求藉此推升實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中國的基建項目四處擴張,甚至為此組建了專門的融資機構--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2021年,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簽署合作協議的國家已達140多個。
中國官方11月10日宣布將在本週舉行的年度東盟峰會上批准在東南亞大陸上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計畫,這標誌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因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斷三年後回歸正軌。
中國總理李克強告訴記者,本週的會議會重點關注發展、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以及該地區國家保持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暢通的需要。
李克強還同柬埔寨簽署了18項協議,包括醫保、支持金邊舉辦明年的東南亞運動會以及幫助改善柬埔寨民眾的生計。
其中5項協議還支持建造更多的公路和橋樑,它們將在柬埔寨形成一個由鐵路、公路和水路組成的運輸網路,柬埔寨位於泰國、越南、寮國和泰國灣之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此前在3月份,柬埔首相寨洪森與習近平敲定一項協議,通過在柬埔寨建設更多基礎設施來推進「一帶一路」倡議。
據美國之音11月12日報導,R&R國際集團風險顧問羅斯·米洛舍維奇(Ross Milosevic)說:「從安全形度來說,我認為該地區的某些政府會有某種擔憂,四方安全對話(QUAD)國家也會擔憂。」他指的是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安全夥伴關係。
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一帶一路」表示擔憂,非洲國家肯尼亞也首次對外揭露,2014年與中國簽署的標準軌距鐵路(SGR)合約顯示,從興建到融資都在中方掌控中。
據《紐約時報》報導,肯尼亞總統魯托(William)政府公布了該鐵路建設項目合同中的三份文件。
文件揭示鐵路融資方中國進出口銀行在談判中的主導權。合約明確要求,用鐵路運營收入購買的任何商品最好來自中國。文件規定,執行協議時出現的任何爭議,必須通過具有約束力的中國仲裁解決,也不能在沒有融資方同意的情況下將合同內容透露給任何第三方。
有分析指,這已非不平等條約,而是附庸條約。參與國得不到任何好處,與中國抗衡只是遲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