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習近平代領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與媒體見面。(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1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近來,美國政府採取一系列遏制中國科技行業的舉措,為擺脫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科技圍堵,習近平破格提拔了大量科技官僚進入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
本屆中央委員會技術官僚增加一倍
據華爾街日報11月19日報導,中美競爭之下,習近平提拔了大批在航空航天、人工智慧和其他具有戰略重要性領域具備經驗的官員進入中共新一屆最高領導層。而習近平在上個月的中共二十大上表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本屆中共中央委員會205名委員中,具有技術專長的官員有81人,佔比近40%;而在前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中,這類官員的佔比不到18%。另外,在由24人組成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具有科學和技術背景的決策者人數也從2人增至8人。
科技官僚回升的背景是,美國政府近來採取了一些遏制中國科技行業、並促進美國創新的舉措。
報導說,在中共執政73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共一直在努力解決「紅與專」之爭的問題,即是否應該招募具有技術知識的精英,即所謂的技術官僚,而不是純粹搞政治的人士。儘管習近平在意識形態方面經常被外界與毛澤東相提並論,但不同的是,毛澤東對技術精英持懷疑態度,而習近平一再堅信科學技術對於增強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性。
彙集和分析這些數據的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成說,習近平有意提拔技術精英進入中國領導層。
中央委員會中,航空航天技術官僚以20席領先,他們在中國政治圈有時被稱為「航天系」或「宇宙幫」。李成表示,他們的地位凸顯出習近平對航空航天業所扮演角色的重視,包括該行業對於中國政府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作為民族自豪感來源的角色。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定義,新一屆政治局七位常委中只有一人是技術官僚,即排名第六的常委丁薛祥。作為習近平政治擁護者的丁薛祥兼具材料研究和政府管理經驗。
在中共政治局,技術官僚具有一路晉升的特徵,他們包括馬興瑞、尹力等。
馬興瑞在航天領域有25年的職業生涯,他還是幾次太空任務的總指揮官,包括中國首次月球表面探測任務;尹力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公共衛生專家,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副主席和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習近平的科技野心難以實現
近年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諸多家中企加入出口管制名單。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對華最全面、最嚴厲的晶元出口限制,不僅限制高端晶元和晶元製造設備出口,還首次將出口管制擴大到阻止美國人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支持中共某些高端晶元的「開發」或「生產」。
華爾街日報10月16日曾報導,在美國立法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背景下,習近平在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加倍強調中共對經濟的領導,呼籲自力更生、開發能夠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端技術。
報導指出,習近平二十大報告顯示,他將在中國繼續實行強硬統治,在國際上更多地展現權力,包括讓軍隊做好作戰準備等,其最終目標是想用中共的集權替代民主的西方。
習近平在第二個五年任期採取一系列政策,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包含做大國企、限制私企和科技業。但已有很多例子表明將資金投入國企只會浪費資源。
今年7月,中共官方宣布對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和「國家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進行調查。據悉,2014年,中共工信部辦公廳宣布正式成立「國家大基金」,將重點投資集成電路晶元製造業,兼顧晶元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
肖亞慶領導的工信部和丁文武領導的「國家大基金」在與美國爭奪科技霸權的鬥爭中未發揮出作用。彭博社說,對他們的調查引發了對這場晶元運動有效性的質疑,該運動已經吞噬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但還沒有產生能夠真正挑戰矽谷的技術。
《華日》表示,儘管中共為新興晶元企業提供巨資,但很快就發現,他們低估了製造複雜高端晶元的難度和成本。一個表現就是,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和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迅速花費了資金,卻從未商業化生產任何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