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網路流行語,你曾用過哪幾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2022年即將告別之際,中國數字時代總結整理出2022年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曾用過哪幾個呢?
1、潤
「潤」的漢語拼音是Run,而Run在英文中又有「run」(跑路)的意思,所以「潤」在中文語境下幾乎等同於移民,但尤其指因不滿政治因素又無力改變的情況下而選擇的移民。
從2020年疫情初期開始,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已經執行了將近三年的時間。這三年中,核酸檢測、封控、靜默管理、掃碼等成為了常態,許多中國人都對這種生活感到了厭倦。
越來越多人都在思考「潤」這個問題,「潤」的方法五花八門,有人通過申請學校、在當地找工作,也有人通過投資,或者申請長期逗留簽證,甚至有人選擇偷渡;「潤」去的地方也不單包括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的已開發國家,甚至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也成為了移民目的地。
2、擺爛
「擺爛」一語來源於NBA聯賽,英文是put rotten,指一些球隊通過故意輸球的方式讓排名儘量靠後,目的是為了在第二年的夏季聯賽能有更好的順位,英文本意是有一定策略性地輸,較類似於「田忌賽馬」中的比賽策略。
但在中文語境中,這個語的涵義有所變化,更類似於「破罐子破摔」,指當事情已經無法向好的方向發展,於是就乾脆不再採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
「擺爛」在2022年被網民的使用頻率超過了2021年興起的熱語「躺平」,這也反映出了疫情三年人們心態的變化。
3、最後一代
「最後一代」出自上海封城中流傳的一段視頻。
視頻中,一個穿著防護服的警察威脅一位不願意集中隔離的居民:「如果你不執行市政府的命令,就要對你進行處罰,進行處罰以後,要影響你的三代!」,而這位居民則立即反擊:「這是我們最後一代,謝謝。」
這段視頻中「最後一代」的表述迅速引發了共情,人們紛紛在社交媒體轉發這段視頻並重複這個語,而當局也對此進行了嚴格的審查。
在執行清零政策過程,時有公權力威脅公民的事情發生。「我們是最後一代」是一個公民對這種公權力最為悲壯而又無奈的一種回應。
二舅。(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4、二舅/二舅精神
「二舅」和「二舅精神」源於Bilibili用戶「衣戈猜想」在今年7月底發布的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視頻中的「二舅」命途多舛,年少時因被打錯針而落下殘疾,但後來自學木匠和維修技術,成為了村里「第二快樂的人」。作者稱讚二舅「莊敬自強」,「把一手爛牌通過努力,過成了自己滿意的樣子。」
然而,這段視頻在幾天內引發了巨大爭議。有網民稱讚視頻是現實版的影片《活著》,中國官媒也入場加持,將它定義為「正能量」,並對作者進行了專訪。不過,也有不少網民指出視頻中的所述與事實不符,更有網民指責這是一種對苦難的消費。
在這場輿論風波之後,「二舅」和「二舅精神」成為了苦難美學的最新代名語。
5、非必要不XX
「非必要不出門/區/市/境」、「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堂食」等當局在執行防疫政策中常見的口號,當然,它們也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手段。
「非必要不XX」在加碼之下,演化出了各種版本:「非必要不出校」將學校變成了監獄,「非必要不返鄉」將回家過年變成了犯罪,「先隔離再拘留」,還有官員董鴻創造出了「惡意返鄉」這個極盡冷血與荒誕的語彙。
6、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是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的一首情歌,收錄在她2005年的音樂專輯《絲路》中,歌語表達的是失去愛人後的惋惜之情,本身並沒有政治意涵。
早在2012年,有「中國防火牆之父」稱號的方濱興在微博發帖悼念一名計算機教授去世,結果大量網民在評論區整齊劃一地轉發這首歌名來表達對他的詛咒,自此,《可惜不是你》開始與死亡詛咒聯繫在了一起。
李佳琦直播畫面(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7、李佳琦悖論
「李佳琦悖論」的涵義是:一個人如果想要完全不觸碰到政治禁區,那麼他就必須了解所有的政治禁區。
事情緣起於中國知名帶貨主播李佳琦在6月3日在淘寶平台直播銷售時,向觀眾推銷了一款坦克造型的冰淇淋。而坦克則是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大屠殺的象徵之一,在6月4日前夕展示坦克造型的冰淇淋,無疑觸碰到了當局的敏感神經,李佳琦隨後停播了三個多月,直到9月20日才再次復出。
外界普遍認為,生於1992年的李佳琦和他的年輕團隊,可能在事前並不了解這段歷史。
事後,有網友總結了「李佳琦悖論」:「一個歲月靜好黨如果想完全不觸碰到政治禁區,他就必須了解所有的政治禁區。
8、一鍵三連
一鍵三連起源於視頻網站Bilibili,原意是長按點讚按鈕,可以同時對視頻作品進行點讚、投幣、收藏。
在10月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由於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會尋求並獲得第三個總書記的任期,所以網民也用「一鍵三連」指代習近平連任。
10月23日,在緊接著二十大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果不其然地打破了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先例,獲得了「三連」。
9、不做倀鬼
「倀鬼」指的是被老虎吃掉而變成老虎的僕役的鬼魂,品行卑劣,常引誘人使其被老虎吃掉。
「不做倀鬼」出自知名播客節目《反派影評》主播波米在「開局的終局」系列節目第三章,在這期節目中,他從導演陳可辛到韓國成立「泛亞洲製片公司」說起,探討了「潤學」和每個人在大環境急速惡化中承擔的責任。
在節目最後,他說道:「潤出去的,希望你們落地生根;留下來的,咱們不做倀鬼。」
「開局的終局」系列節目發布於10月底,上線不久就被全網封殺。11月底,在全球各地的反封控抗議潮中,「不做倀鬼」成為被轉發的一個口號。
10、躺匪
「躺匪」是「清零政策」的支持者對支持共存政策、放開政策支持者的污名化稱呼,意即「支持躺平政策的匪類」。
在11月底到12月初一系列反封控示威潮之後,中共當局出乎意料地在12月對之前堅持的嚴格防疫政策進行了180度的大調整,12月7日公布放寬新冠防疫措施「新十條」,內容包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等等,隨後「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行程碼)也於13日宣布下線。
「新十條」實施之後,「動態清零」已經在實際上壽終正寢,中國各地隨即出現了大規模的感染,退燒藥也在多地售罄。不少「清零派」將這些責任歸咎於「躺匪」。
北京作家張憶安肺癌晚期的母親因為在醫院感染了新冠而去世,他在微博寫道:「今生今世我跟躺匪勢不兩立不共戴天。」
但時評人長平就指出,在防疫措施上真正「躺平」的是中國政府:「抗疫三年來,第一,不僅沒有激勵製藥行業研發出高效的疫苗,而且還不允許進口被廣泛證明有效性較高的西方mRNA疫苗;第二,沒有提升醫療系統,而是把醫院一關了之,並且強制推廣未經科學驗證的中藥;第三,沒有對遭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中小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經濟補貼。西方社會正是在做了這三方面的功課之後,社會才逐步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