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大腦老化需要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生理機能下降,會出現生理性的腦萎縮。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長期飲食不當,以及精神壓力大、大量喝酒等因素傷害大腦,同樣會增加罹患腦萎縮的機率。
腦萎縮指的是大腦組織體積縮小,細胞數目減少,醫師指出:判斷腦萎縮主要是以「年齡層」來區分,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判斷標準。雖說腦萎縮和失智症沒有一定的相關,但若是大腦持續萎縮、嚴重退化,很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腦部受到損傷者可能更為明顯。病理性的腦萎縮不但影響健康,還會降低生活質量。
一般而言,當出現失智症相關症狀,如智力減退、合併情緒變化等,醫師才會進一步做大腦的檢查。而臨床上很多患者的大腦嚴重萎縮,比失智症患者萎縮更多,但並沒有大腦功能退化的現象,甚至有些人的記憶力還很不錯。有些出現失智症狀的人經腦部掃瞄檢查卻是正常的,沒有腦萎縮現象,因此被判斷沒有罹患失智症,反而錯失了失智症早期追蹤、治療的機會。
大腦開始萎縮 身體可能有4種提示
1、出現表達障礙
正常人的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讀、寫,以及轉述,當語言能力出問題時,反應變得遲鈍,表達也會出現障礙,很多時候只能講自己記得的語言,例如:有些患者經常忘記「電梯」應該怎麼說,只會用手比出「上上下下」的手勢。
2、發生性格變化
大腦開始萎縮時,性格上也會出現一些改變,與以往不同,如經常悶悶不樂,經常猜忌別人,生活變得刻板,失去理想、慾望和熱情等,可能和親人都無話可說,沒有感情了。
4、出現運動障礙
腦萎縮到中期以後,有些患者會出現運動能力失調的現象,走路可能搖搖晃晃的,很難保持平衡。如果以前每天都有運動的習慣,但現在卻喪失這種運動的能力,就要特別當心了。
3、頭暈頭痛 睡眠質量下降
腦萎縮的患者可能頻繁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很多人睡眠質量會下降,當大腦損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會出現失眠、計算能力下降的現象。
減緩大腦萎縮的2個關鍵
過了50歲後,我們的「大腦」會逐漸萎縮,從60歲起更以每年0.5%速率萎縮。許多研究指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老年以後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群年老時,大腦體積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的結構健康也隨之下滑。
大腦持續萎縮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如何減緩大腦萎縮?2個關鍵很重要。
1、均衡飲食
延緩大腦老化需要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日常生活中應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未精製全榖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等。
多攝取對於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可以刺激腦部神經的活化、降低發炎反應,增強抵抗力,有助於預防腦萎縮。不妨經常食用牛奶、雞蛋、瘦肉、菠菜、白菜、芹菜、木耳、苦瓜、黃瓜等食物。
2、適當運動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018年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久坐和腦部內側顳葉的厚度減少有關,該區域主要掌管海馬迴和記憶功能。推測久坐的習慣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和神經突觸可塑性,增加發炎反應,影響海馬迴的健康。
只要從事單次、持續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就能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活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臺灣張育愷教授指出:雖然長期、規律運動可增強認知功能,但是研究發現,只要從事單次、持續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就能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活化。推測當身體活動時,有助於增加大腦衍生滋養因子(BDNF)的分泌,活化腦部,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發生。
從事有點累、喘,心跳和呼吸比平時快的中等強度運動,包括有氧、平衡、肌力等運動,或太極拳等的運動型態都很好,可以明顯改善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認知功能,並提升心肺功能、肌耐力,也有助於預防跌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