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疫情期間北京市民擺地攤賣農產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央視節目聲稱義烏有九十後青年,夜市擺地攤,每晚賺近萬。大陸觀眾集合民眾智慧,指出節目內容不合理之處;當然,這些聲音最終很可能都會便消失,但至少我們知道一件事:官媒或者可以在不著邊際的事情,控制到某些輿論,帶風向,但是當涉及到民眾自身利益的問題,裝睡的人還是會醒來的。
另外,必須先此聲明,全世界的媒體都有立場,都會帶風向。但是在自由世界,有預設立場的媒體是為了眼球,為收視,但專制獨裁社會,官媒宣導的訊息,目的就是為政權服務。
心水清的朋友,應該記得在疫情之前,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地攤經濟」,當時各地方政府亦有附和,但似乎成效亦不明顯,而且亦對城市管理構成一定影響,之後不久就疫情爆發,地攤經濟這個題目亦不了了之。
李克強提出地攤經濟,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大陸經濟已經呈現不景氣;表面上是因為中美關係開始轉弱,但實情是中國本身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更多的新興市場也在威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定位。更重要是,中國大陸既失去了人口紅利的優勢,也同時遇到「中等收入陷阱」,生產力不再有明顯提升。地攤經濟的主張,那怕是在幾年前,其實已經是中國經濟的警號。
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指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最初改革開放時增長率極高,但是到達某一定水平就開始停滯不前,並且與已發展的國家永遠有一定的距離。經濟學家一早就發現這個現象,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最簡單直接的一個就是:「如果想成為一個發達國家,請不要只模仿別人的生產製造業和出口業,整體社會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緊扣,其他體制繼續是封閉落後的話,經濟發展到達一定水平就必然停滯不前。」
中國大陸無疑是在「中等收入陷阱」,甚至乎中共中央亦很清楚知道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急速放緩,所以在過去十幾年來,由甚麼攢大內需、內循環、城鎮化、到自主研發科技等,都是希望力挽狂瀾。
以上種種所謂改革都只是說明一點: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所謂經濟奇蹟,其實只不過是靠出賣廉價勞動力賺取外匯,並沒有增加到中國大陸的創造力,而且利益也是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中國大陸的農村社會,除了是有些可以外出打工的人,勉強將部份增長成果帶回原居地,再偏遠地區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在可能將來都見不到有脫貧的可能。
地攤經濟只是畫餅充飢,不可能解決以上所講根本挑戰。中共中央亦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當李克強提出這個方案時,無疑是承認了中共在經濟政策已經技窮,這個局面亦不會在短期內有機會改善。
另外值得留意是,假如從央視節目的鋪排來看,地攤經濟宣傳的目標,是居住於城市的九十後的中生代,理論上民族主義情緒最強烈,當中甚至有不少小粉紅。但平情而論,雖然我也明白在中國大陸,甚至香港和台灣,都有不少人深受民族主義的影響,以致他們有時無法理智地去分析世事,但是到了關乎個人自身利益的關口,他們還是會有清醒的時候。
過去中共對國民的承諾是務實的,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退而求其次的「溫飽是最重要的人權」。現在就已經再淪落到百年國仇家恨,要將外面的世界描繪成是「烈強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彷彿沒有中共的鐵腕執政,中國會被瓜分,中國人會被欺壓。
另一邊廂,中共打著偉大民族復興的旗幟去販賣廉價的民族主義。偏偏是數以億計的大小粉紅卻似乎對這一套甚為受落,甚至主動當旗手,令到這個神奇國度在意識形態上越來越封閉,這也是在發展停滯不前的處境下,中共既然不能務實,對統治最有利的手段,就是以不斷製造敵人來肯定致權。這些敵人有歐美的西方列國,也有人民當中的自由派和資本家;所以大家都見到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境內的有錢人都趕著「潤」出去,他們是最切身地感受到那種壓迫的氣氛。
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其實千百年來都是一樣,每當地方力量堀起,就再加強中央集權;每當發展出民間的經濟力量,尤其是非農業的手工製作及進出口貿易,就會將利益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最終成為政權的一部分。
歷史學家認為,早在宋、明兩代,神奇國度已經有具備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為甚麼幾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現代化都失敗收場?由黨中央建議年青力壯的中生代和大學畢業生去擺夜攤,態度雖然是務實,但也反映了這個國家現實的困境。更重要是現在的困局,彷彿在告訴我們,當世界正在準備迎接各種新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掙脫不了歷史的咀咒,又再一次要封閉鎖國。到下次開關之時,恐怕已經不知是人間幾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