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國家落入「一帶一路」債務陷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3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世界銀行等機構3月28日發布的一份聯合研究報告顯示,北京當局近年來金援2400億美元給22個發展中國家,但愈來愈多國家落入「一帶一路」債務陷阱。
據路透社報導,3月28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在2008年至2021年期間斥資2400億美元救助22個發展中國家,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難以償還用於建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貸款,近年來這一數額飆升。
根據世界銀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idData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聯合報告,近80%的貸款是在2016年至2021年期間發放的,主要流向阿根廷、蒙古和巴基斯坦等中等收入國家。
中國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但自2016年以來,由於許多項目未能支付利息和獲得投資收益,貸款額度逐漸減少。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表示:「北京最終是在試圖拯救自己的銀行。這就是它涉足國際救助貸款這一高風險業務的原因。」
研究發現,中國向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提供的貸款佔其海外貸款組合的比例,從2010年不到5%飆升至2022年的60%。
阿根廷獲得的資金最多,為1118億美元,其次是巴基斯坦,為485億美元,埃及為156億美元。九個國家收到的資金不到10億美元。
中國央行(PBOC)的互換額度佔融資的1700億美元,包括在蘇裡南、斯里蘭卡和埃及。中國國有銀行和企業提供的過橋貸款等為700億美元。兩種貸款的展期額度均為1400億美元。
該研究批評一些國家中央銀行,可能利用中國央行互換額度人為地提高其外匯儲備數據。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研究實驗室AidData主任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中國的救助貸款「不透明且不協調」。
北京當局對批評進行了回應,稱其海外投資是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運作的。
「中國按照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行事,尊重有關國家的意願,從不強迫任何一方借錢.....不謀求任何政治私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月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不過報告稱,北京的貸款主要集中發放在中等收入國家,佔其貸款的五分之四,因為它們對中國的銀行資產負債表構成風險。
中國正在與讚比亞、迦納和斯里蘭卡等國就債務重組進行談判,並因拖延進程而受到外界批評。作為回應,北京呼籲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提供債務減免。
在2013年,北京當局推出「一帶一路」計畫(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被視為習近平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尋求藉此推升實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不過,「一帶一路」計畫被外界視為北京當局向外擴張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工具,同時讓參與國家落入債務陷阱。
過去十年間,很多得到中國資金支持的項目正被施工缺陷問題所困擾,各國除面臨債務危機外,一些劣質的施工項目更可能導致關鍵基礎設施癱瘓,甚至可能為補救等問題而承擔更多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