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人口也負增長,中國經濟怎樣變局?(圖)

發表:2023-05-12 10: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3年5月12日訊】自設市以來,深圳經濟一路突飛猛進,這座以開放、包容著稱的年輕城市,吸納了大量年輕人湧入,成為人口增長最迅猛的城市,沒有之一。

深圳的人口增長情況,是全國人口流動趨勢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六普到七普之間,深圳常住人口增長超過700萬人,增量位列全國第一,平均下來一年新增70萬人。

可就是作為人口流入第一城的深圳,現在也漲不動了。2021年深圳增加了4.78萬人;2022年則減少了1.98萬人。而且據統計,深圳的幼兒園招生人數和在校人數,都少見地出現了負增長

生育率的下滑,當然不是核心因素。還有一種解釋稱,深圳調整落戶政策,提高了落戶門檻,這對人口流入當然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是主要原因。

看看深圳的戶籍人口,從2021年的556.39萬人,增加到了583.47萬人,增量達到了27萬人左右,並不算低。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佔比提升,非戶籍常住人口佔比減少,說明很多沒有深圳戶口的外來人員,在過去這一年離開了深圳。

這種斷崖式地減少,主要還是因為疫情。深圳常住人口1700多萬,有戶口的只有三分之一,外來務工人員眾多。在疫情期間,深圳輸入風險大,執行著幾乎最嚴的核酸檢測等防疫政策,在2022年3月還曾「暫停」一週,對經濟運行多少會造成影響。

疫情之下,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只能被迫回到老家了,畢竟老家的租房成本、飲食開銷都要更低,疫情隔離的影響也更小。所以,人口增量暴跌,有很強的階段性原因。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估計在深圳的,都能感覺到人明顯又多了起來。像今年年初,深圳的地鐵客流就再次刷新了歷史新高。

不少因疫情離開深圳的人,正在回到深圳。看來,2023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大概率會重新回到正增長的區間。不過,在全國人口總量減少的背景下,當深圳歷史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時,人們可能也得做好準備——大城市人口爆髮式增長的時代,將就此成為歷史了。

這種增長放緩的趨勢,在其他城市已經得到印證。

比如珠三角九市,除了沒公布的廣州,有7個城市負增長,其中佛山和東莞合計減少近16萬人,而過去它們一直是著名的世界工廠,是外來人口的聚集地。受此影響,廣東的常住人口多年來也是首次下降。

長三角的情況基本一樣。別看杭州與合肥2022年的人口增量依然維持在15萬人以上。但其一,相較於前兩年這已經是斷崖式下跌了,像杭州2019年的人口增長達到了55萬人。其二,上海是下降,而寧波、南京、蘇州等城市,也都僅僅只有幾萬人的增長,扣除自然增長,新增流入人口基本所剩無幾。

過去人們常說,逃離北上廣深,但其實數據層面並不支持這樣的結論。六普到七普間,哪怕是落戶更嚴的北京和上海,新增人口都在180萬人以上。這說明有人逃離的背後,是更多的年輕人流入了。而現在,情況徹底發生改變了。一線城市中,北上深合計減少20萬人,這是歷史上從沒有出現的情況,說明一線城市的吸引力,的確在逐漸下降。

流動人口去沿海大城市打拼,說到底是圖個高薪工作,高房價、高房租,高生活成本,達到一定的臨界值,都會形成擠出效應。近段時間,有兩個新聞值得留意。一是,廣州等一些地區的美團站點,出現了外賣員招滿的情況;二是,濟南、三亞等地發布預警,稱網約車的運力出現了飽和。

老一代的務工人員,去大城市流水線;新生代民工,扎堆送外賣、送快遞,開網約車。當這類靈活就業機會出現飽和,在高房價、高房租,高生活成本之下,一線城市的性價比,一定是會出現下降的,哪怕它再有活力,競爭機制再公平。

說白了,現在的一線城市,是真的太捲了。

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人口的負增長,二線城市人口增速普遍下降,其實打破了一種預期,一種認為大城市會無限度、爆髮式持續增長的預期。一方面,2022年全國人口首次負增長,新增人口減少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正在進入尾聲,已經沒有太多富余的農村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轉移了。

以前的大城市,尤其像廣州、深圳這種沒有城市功能疏解壓力的一線城市,是存量人口、增量人口一起搶,現在全變成了存量人口的競爭,當然很難再一年「收割」六七十萬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很多城市的規劃思路,必須作出轉變。

過去談城市人口流動和轉移,往往是擔心小城市。它們產業空心化,人口外流,面臨著城市收縮甚至消失的困境。但現在,這種壓力大城市可能也存在。

前些年,人口大增長年代,一些城市在地方國土空間規劃中,野心勃勃地設置了一個人口餘額充足的增長目標。像杭州、武漢、蘇州等城市,遠期目標在1500萬人以上,距離現在還有兩三百萬人的缺口。

未來這些大城市的人口,可能還會繼續增長,但就像深圳所顯示的,增速放緩的趨勢可能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以前覺得很保守,現在看,反而有一些激進了。

那麼,按照可能無法實現的目標人口規模,來配置基礎設施,類似的攤大餅式發展模式就會出現問題。大投入造城背後,往往會出現資源的浪費。

此前,各大城市紛紛搶著修地鐵,現在地鐵審批在逐漸收緊,就連一線城市深圳,報批的地鐵線路最近也被大幅刪減。這是城市大擴張結束的一種標誌。

大家還可以看一下各地的新區,有多少變成了鬼城?別說二、三線城市了,一線城市的新區要發展起來都不容易。以廣州南沙新區為例,2015年的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230-270萬人。然而2021版本的規劃,直接對半縮減,將目標調整為120萬人左右。

在沒有那麼多新增人口流入的前提下,大城市同樣得做好減量發展的準備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