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在檢查藥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1日訊】8年前,踏入Top醫學院大門求學的劉京,怎麼也想不到碩士畢業要進北京三甲醫院會這麼難。她正在實習的醫院皮膚科,去年招的博士或博後,手上SCI論文的影響因子都過100分。
臨近畢業季,今年將有90多萬名醫學生面臨繼續求學或擇業,醫學院擴招、學歷貶值,昔日985/211醫學院的碩士,進入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通道急劇收窄,博士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成為有編製的醫生,實屬「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對於龐大的醫學碩士群體而言,可心的選擇似乎不是很多:或繼續攻讀博士,在規培、住院醫的道路中,迎「卷」而上。或選擇「下行」就業,如離開公立醫院體系;離開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謀求出路;離開臨床科室,進入醫技科;更有甚者放棄七八年學醫經歷,選擇了考公或進入其他行業。
在評估就業去向時,未來職業發展、工作強度、編製戶口、興趣度等都是醫學生考慮的衡量指標。從職業發展的前景角度考慮,打算繼續行醫的醫學生往往仍想留在三甲醫院,而非進入社區衛生中心或二級醫院,但面對編製和戶口等硬指標,選擇的天平則可能再一次傾斜。
紛紛擾擾、百裡挑一的求職道路上,五位臨床醫學碩士向「後浪研究所」講述了他們的擇業故事,也講述了成為一位救死扶傷白衣天使的不易與辛勞。
以下是他們的經歷。
時代的變化讓人喘不過氣
劉京首都醫科大學皮膚科碩士
就業方向:私立醫院醫美醫生
我目前在北京排名前四的一所醫學高校就讀臨床醫學,大三時分到皮膚科,目前碩士即將順利畢業,規培證和執業醫師證也如期獲得。如果按照一般意義上「正常」的發展路徑,我要麼繼續積攢學術成果,開始往博士學位努力。要麼開始加入「卷」的行列,衝擊大三甲醫院的醫師崗位。
但這兩條路我都沒有選。我放棄了讀博和進公立醫院,而是尋求進入醫美行業,到私立的醫院進行工作,我的選擇常被認為是醫學生群體裡的「異類」。
事實上,現在的醫學就業已經「卷」的離譜,北京大部分三甲醫院臨床醫生招聘的門檻基本都是博士起步,而我目前正在實習三甲醫院的皮膚科,去年招進來的博士或者博後,幾乎人人手上都有SCI累積影響因子100分以上的文章。這讓我知道碩士畢業或者成果少一些的博士根本沒有機會留在這裡。而我記得8年前入學時,碩士進公立醫院皮膚科還是比較輕鬆的,只能說:時代變化讓人有點喘不過氣。
如果放棄三甲,向更下沉的二級醫院或者社區醫院求職,我會覺得太限制個人發展。我曾經帶著家裡老人到縣醫院看病,那裡像基本的儲氧面罩都沒有,這樣的行醫條件會讓一個剛畢業醫學生的診斷能力培養受到限制。特別在皮膚科,很多皮膚病不會像教材裡那麼「標準」,醫生看過的病人數量和醫術水平是息息相關的。在三甲醫院坐一年診,學到的東西和得到的成長,遠遠比下級醫院多。
在醫院實習時,一些醫患矛盾的事件也有些勸退我。某次,帶教老師給一位得了神經性皮炎的患者診療,確定對方沒有青黴素過敏後開了藥物治療。但對方服用後,堅信自己過敏正在發燒,還挂了很多科室的專家號和急診號,偏執地認為皮膚科開錯了藥。折騰了一圈沒有結果後,又跑回皮膚科,躺在地上說自己無法呼吸了。我和帶教老師只能盡力安撫,最後讓急診科的老師過來協助,才算對付過去。那天我很晚才下班,路上祈禱第二天不要再碰上這樣的事情。
「卷」不動,下級醫院的資源匱乏,比較緊張的醫患關係,這都成為了改變我就業方向的原因。早在年前,我就有針對地投了一些醫美公司的崗,幸運的是基本都有回音,我在這些公司裡選了一個最滿意的入職。雖然在公立醫院裡,皮膚科不算大科室,但很受醫美行業歡迎,我很期待成為醫美醫生後,為別人創造美麗的感覺。
到二三線城市「頂流」醫院去
晶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
就業意向:二、三線城市醫院中醫科
僧多粥少,碩士進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中醫科,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我學的是中醫學,腦病方向,今年碩士畢業。目前還沒有簽工作單位,一是覺得時間還早,想看看後面有沒有更好一點的工作機會,二是現在正在忙著畢業,實在是騰不出太多的功夫。
現階段我的就業意向是二、三線城市大醫院的中醫科。
我們中醫學碩士找工作,主打的就是一個「艱難」。首先,像北京這樣大城市的三甲級頭部醫院,每年供給中醫學專業學生的職位非常有限。中醫醫院每年畢業生的需求量不大,西醫醫院按「科」招人就更是少的可憐。再加上這兩年醫學生的擴招,博士都要削尖腦袋進三甲,碩士甚至連投遞簡歷的資格都沒有。有的醫院,即使是中醫學的博士後進去,也可能沒有編製,瞭解到這個現實時,我的心裏可以說是拔涼拔涼。
再有,中醫這個學科自身的特點也成為了中醫學碩士就業的阻礙。就中醫而言,各家的理念都有一定的差異,不像西醫那樣有一個固定的理論系統,中醫很多東西是需要你自己去悟。我現在就有一種越學越不明白的感覺,別的學科,包括西醫,碩士階段在知識和技術上就已經比較成熟了,而中醫碩士真的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學的只是皮毛。一線城市頭部三甲醫院,特別是中醫醫院,他們的水平代表了國內中醫的「天花板」,又有誰願意招碩士這樣的「白丁」進來為自己所用呢?
在這種背景下,主流的出路有兩條,「卷」或「躺平」。「卷」則需要過上凌晨兩三點睡覺,早上七點鐘起床,兼顧臨床工作和博士研究生考試的地獄般生活;「躺平」,則是到北京的二級醫院或者社區醫院找找工作,據身邊的同學反饋,這樣的工作目前找起來還不費勁。
我既不想那麼辛苦地去讀博士,也不想去社區醫院就業,畢竟等級低一些的醫院對於個人的發展還是很有限制的。所以,我選擇了一條「中間路線」,也就是到二、三線城市大醫院的中醫科就業。我家並不在北京,如果留京發展的話,還需要考慮租房子等等,經濟開銷會很大,去二、三線城市的話就會好很多。而且,二、三線城市的「頂流」醫院也可以滿足我個人的職業發展需求,同時工作壓力也會小一些。
雖然中醫學碩士的就業真的很艱難,但是我並不後悔選擇了中醫專業。八年的時間裏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去二、三線城市就業也可以滿足我的就業預期。就像上面所說的,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真的是太「卷」了,就算好不容易博士畢業進入了這類醫院,以後晉升的過程競爭壓力也是很大的。我希望在搞事業的同時也能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如果最後能找到這樣一份工作我還是很滿意的。
七年求醫路,付之東流
吳依江南大學護理學碩士
就業去向:法官助理
我學的是護理學,本碩都是江蘇省的211院校。此前長期在無錫一家三甲醫院的護士崗位上實習,但在經歷一番思想鬥爭後,畢業時我放棄了醫學道路,現在已經轉到法院去做助理工作。雖然離開了原來的專業軌道,做起了和所學知識沒什麼關係的工作,但此刻我覺得眼前的道路無比清晰。
護士是護理學裡比較主流的求職方向,但護士職業常常被醫學圈裡人評價為「天花板低」。一方面護士的實踐性很強,不光需要專業的醫學護理知識,還要在增強與患者溝通技巧和處理突發情況方面下功夫,像實習分到兒科的同學還得學一些兒童心理的內容。但另一方面,護理行業的晉升空間小,資歷熬到護士長也就到盡頭了。而且,能做到護士長的也是少數,很多護士看不到晉升的希望,會在各個醫院間頻繁跳槽,就為了那條窄窄的上升通道。
在護理學的就業道路中,護理部是個很特殊的存在。我們很羨慕學校裡有位同學,因為有三四篇核心期刊成果,直接考到了某軍醫大的護理部。因為護理學本身發論文要比其他醫學方向更難一些,所以論文成果在護理學就業時很有競爭力。在我眼裡,護理部作為行政部門,有管理護士的權力,工作強度上比一線的護理崗位稍低些,而且薪資水平更高。但我之前實習的無錫三甲,護理部幹事崗位基本不招收應屆生,都是從一線護士中進行選拔。
「天花板低」其實也體現在性別上,女生的就業劣勢很明顯。在護理學專業裡,男生大概佔10%,在就業時優勢非常明顯。醫院招聘的時候,男生只要進了面試基本都會被留下,像手術室、ICU這種工作強度高同時薪資也高的科室都會更傾向招男生。像我認識的一個在無錫三甲ICU的男護士,起步薪資就已經過萬,這對於大部分應屆生,特別是女生來說是觸碰不到的高度。
同時,護士的工作強度的確有些勸退我。我在實習時一般早晨7點就要到崗,白班一般到下午5點30分左右結束,夜班從18點開始,分成小夜班(18時-24時)和大夜班(0時-8時30分)。像我這樣來實習的新人,每個月都要輪10個左右的夜班班次,自己基本沒有什麼個人時間。
進入三甲的門檻越來越高,但同時待遇和工作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雖然周圍的朋友親戚常常對我說編製很重要,但這樣的發展前景和工作強度,讓我決定不再追求這個大三甲的編製。
畢業後我進入了一段「顛簸」的求職期,放棄醫院沒有為我帶來更加平坦的道路,反而更加一波三折。我先應聘到了一家醫學媒體,從事醫學科普和論文翻譯的工作,工作半年後覺得工作性質並不符合我的預期,就果斷辭職了。過年後我關注到這邊的法院正在招聘法官助理,這個崗位沒有太多專業和學歷的要求,有點像「三不限」,最終我通過一系列考核成功獲得了這個職位。
目前在法院的工作讓我感覺到很舒適,可能相比起面對輸液針和患者,我對各種文書和紙筆會更加親近。與法官的相處也不再像面對患者和帶教老師那麼緊張,這種久違的輕鬆感在現階段比很多東西都重要。
在醫學道路上我已經投入了7年時光,現在轉行讓過去的很多努力看似「付之東流」。不過我不覺得這個選擇是錯的,畢竟7年後我依然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讓我找到真正適合的地方,這同樣是我在多年醫學求學後挖掘出的寶藏。
向編製低頭,選擇技師而非醫師
何叢重慶醫科大學影像學碩士
就業去向:某縣級二甲醫院放療科影像技師
其實我真的沒料到,影像科就業現在已經這麼捲了。
我在西南地區排名前三的醫學院就讀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碩士即將畢業前,準備衝擊某省級直屬三甲醫院的影像科醫師崗位。但當我拿到招聘簡章時心涼了半截,因為簡章上沒有影像科醫師條目,只有一些技師崗位。而且技師也要求碩士以上,並明確指出只有博士才可能有資格得到編製,言下之意是碩士只能走合同制。
也就是說我在這所三甲醫院裡,就算拼盡全力也只能找一個沒有編製的技師崗。
影像科醫師和技師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影像科技師在臨床上沒有診斷權,主要負責操作儀器,整理儀器結果遞送醫師進行診斷,在專業性上要比醫師低很多。
一般來說,醫師崗位可以由我所在的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等考取,技師更多的是醫學影像技術的同學去做。醫學影像技術發放理學學位,不需要規培,但也不能考執業醫師證,培養難度和週期都小於醫學影像診斷。所以這份招聘簡章讓我有些許不舒服,好不容易從漫長的醫學培養中走了出來,現在連醫師都不能做嗎?
但考慮到對方畢竟是三甲,我還是投遞了簡歷,最終一週內沒有得到任何通知,也就是簡歷關都沒有過。
我有點不死心,又找到一家陝西的三甲醫院報名影像科醫師崗位,報名成功後被工作人員引導進QQ群。我最開始還在想為什麼不用微信群,入群之後我明白了,群內包括工作人員在內已經有700餘人,並且還在不斷增加,超出了微信群500人的上限。在報名截止的那天,群裡人數剛剛破千。
這一輪招聘包括影像科、介入科、放療科共9個崗位,按照群裡人數來算報錄比大約是111:1,真正的百裡挑一。過了幾天簡歷篩選完畢後,群裡的工作人員宣布讓已經接到下一輪通知的私聊他、進新群,沒有進入的自行退群,而我又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後來我才知道,這次投遞的簡歷裡光博士就有80多位,碩士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一個多月後這家醫院在官網上挂出了公示名單:果然9個人都是博士。
兩次失敗後,我有一點沮喪,覺得自己身處內卷的巨大漩渦裡。博士、博後做三甲影像科的醫師,那碩士最多做三甲裡的技師。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的碩士都去三甲裡做技師,自然會把醫學影像技術碩士的三甲工作機會一搶而空。那醫學影像技術碩士的朋友們只能往更低級的醫院走,更不用說本科專科的處境了。一層壓一層,氣都喘不過來。
經過這兩遭,認清形勢的我也不想太多了,我回到了家鄉,一個縣級市的二甲醫院成功應聘影像中心的技師崗位。之所以還是技師,是因為有編製,在那邊,只有博士才會被考慮入編醫師崗。
不過我也還沒有徹底放棄希望,先在技師的崗位上干好,等待機會,也努力準備考取大型設備上崗證。我始終還是想做一名有診斷權的醫師,也固執的認為影像診斷專業碩士出來做技師實在是有些屈才,對不起我漫長的規培和執業醫師證。但有時想想那麼多博士還在上面排隊呢,我憑什麼排到人家前面去。
在我入職後的第二年,這家縣級二甲影像科的招聘簡章裡已經去掉了學士,標明「研究生以上」和「英語六級」。有天上午我看見人事科的工作人員把一沓厚厚的應聘材料送到了領導辦公室,我在想,裡面指不定躺著多少個博士呢。
逃離「24小時待命」,選擇規律生活
方琳首都醫科大學婦產科碩士
就業去向:三甲醫院醫技科B超室
「x號床的情況不是很穩定,今天晚上你加個班……」在科室實習的兩年時間裏,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一想到如果做一名婦產科醫師,未來這就將是我的生活常態,抑鬱、煩躁的情緒就會將我吞噬。
要是讓我再選一次,我絕對不選擇臨床醫學專業,這是臨近畢業的這段日子我對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因此,儘管學了8年臨床,為了能有規律的作息和生活,最終就業時我還是選擇了B超室這樣的醫技科。
我是臨床「五+三」長學制培養模式的學生,本科輪轉完成後選擇了婦產科,今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已經簽約了三甲醫院的B超科。我家就在北京,條件尚可,父母也很開明,從不對我的未來給予過多的干涉。現在想想,感覺高考結束後選擇學習臨床醫學、選擇做一名臨床醫生,完全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
18歲的時候,憑著自己對醫生這份工作的感性認識,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之一。身著白衣、救死扶傷,挽救無數家庭、贏得世人尊敬。但當我經歷了這八年的學習,才意識到當時只是看到了這個職業的表面,而忽略了作為一名臨床醫生需要付出的「代價」。
婦產科的患者都是一些孕媽媽,整個懷孕期間,孕婦的體重一般會增加10-12公斤左右,而且臨產的媽媽們普遍行動上不是很方便。作為婦產科醫生,我們在做檢查以及手術的過程中免不了一些對患者的搬運,這真的是個體力活兒。
除了體力勞動大,突發情況多是婦產科的第二個特點。首先,孕媽媽們什麼時候生孩子這個時間是確定不了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科室需要24小時待命。在職的老師們基本上4至5天就會值一個大夜班,從下午5點一直到第二天早上9點,值班期間基本就和白天的工作狀態差不多,不可能有太多時間休息,因為我們的患者量比較大,所以產房總會有需求。
時間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了我們作息的不規律,上午十一點、十二點才吃上早飯是常有的事,而且往往用餐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再有,婦產科有包括產後大出血在內的很多急症。如果是你負責的患者出現了問題,那麼單位的要求是「必要時隨叫隨到」,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踏踏實實地去輪休。
我並不是一個工作狂,我喜歡去經營、去享受我的生活,我希望在我休息的時候我的時間就屬於我自己。三年的實踐讓我覺得臨床醫生的這種工作狀態真的不適合我。
也是經過了一番糾結,才最終在就業的時候選擇去B超科室這樣的醫技科的,畢竟已經學了八年的臨床醫學。雖然面臨著重新規培,但是我的作息時間會很規律,只要是下了班,時間就是我的,這樣的生活節奏我是滿意的。
在外人看來,我的這個選擇可能有一些「可惜」,但我不這麼認為,是不是「可惜」主要還是看自己,我的這個決定可以讓我脫離苦海、感到開心,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正確。
(應訪談對象要求,文中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