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能教育出優秀的男孩,讓他們承擔起社會責任。
男孩子難養嗎?常聽媽媽們絮叨:兒子太搗亂了,每天都沒有消停的時候,說他也不聽,可咋辦好?很多男孩媽媽應該都會有著類似的感覺。
一個家庭新添了大胖小子,全家人那個高興呀,怎麼看怎麼覺得男孩子很可愛。
但是,過來人都知道,男孩慢慢長大的時候,媽媽可就要叫苦了。男孩本性活潑、精力旺盛,加上心智成熟要比女孩子晚一些,所以經常出些幺蛾子,令家長頭疼,比如「搗蛋」、「搗亂」、「鬧騰」、「犟嘴」等等。
對男孩子使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有四條黃金法則供家長參考:
一、魚缸法則 放手不限制
比方說,有人在小魚缸中養魚,結果養了很長一段時間,魚還是很小,人就通常認為魚養不大。
但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翻了魚缸,魚缸摔碎了,無奈將小魚放進了外面的池塘,結果令他沒想到,原本「長不大」的小魚,竟然轉眼就長成了大魚。這就是魚缸法則。
男孩子是非常活潑的,平日裡在家總是不得安寧,要不就是亂蹦亂跳,要不就是拆東拆西,一般情況下,媽媽會及時地制止。但是有的爸爸處理方式不太一樣。爸爸不僅不限制男孩的「搞破壞」,甚至還縱容他。只不過,爸爸應當告訴兒子一點:「搞亂了要收拾好,拆散了要拼回來」。
爸爸和兒子一起打鬧,放手不限制男孩的天性。
結果怎樣?孩子在這樣的爸爸的「縱容」下,雖說鬧騰但卻沉穩,做事的時候擁有了更多的創新思維,遇事的時候更喜歡獨立思考,似乎已經成為了「小大人」。
家有兒子時,我們作為家長總是嫌棄兒子鬧騰,於是就拚命的管束著兒子,結果讓自己的兒子更放不開。
如果我們試著將手放開,讓男孩去「鬧騰」,也許男孩會給家長帶來意料之外的成長。這或許是魚缸法則帶來的啟示。
二、自然懲罰法則 不慣毛病
所謂自然懲罰,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自身行為所帶來的自然結果,達到懲罰目的。
這一招對那些很犟的男孩子很管用。
舉個例子,有的男孩和媽媽犟著說:「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睡覺。」這時的媽媽往往氣急攻心,簡直拿他沒辦法。但是,一旁的爸爸卻攔阻媽媽說,你先去睡,我來看他。
爸爸簡單的答應了男孩的「要求」,說:好吧,你玩吧,然後就和媽媽回屋睡覺,將兒子一個人留在客廳。
結果,當兒子要回屋睡覺時,爸爸卻說道:「你沒有玩夠手機,所以不能睡覺。」孩子不由得大哭起來,爸爸仍不為所動,還是不讓他回屋睡覺。最終,男孩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爸爸這才讓他休息。估計,來這麼一次以後,這男孩再也不犟嘴了。
這個法則說的是:家有男孩,如果經常犟嘴,經常以傷害自己來「威脅」家長,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自然後果」。
三、甘地夫人法則 直面真實的人生
有一次甘地夫人的孩子因病要做手術。兒科醫生想說得輕鬆點安慰孩子,但是甘地夫人卻「實話實說」,向孩子講明瞭手術的真實結果。她是讓孩子直面困難和挫折,從而學會勇敢與堅強。
很多時候,男孩之所以不聽話,很可能是因為家長的「關愛保護」太多了,以至於男孩無法親身體驗到生活中、成長中的各種艱難困苦,無法領會到一些正確的應對方式,從而誤認為生活只有美好,他無法認識到家長教育的作用,還以為家長就是應該為他服務的。
所以,家有男孩,家長大可不必去過分的呵護孩子,而是要讓他在遭遇困難的時候去體驗困難,這樣孩子才能夠擁有一顆知學好用的心,才會明白家長教育的本質,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愛動是男孩的天性,不能強制和打壓。(以上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四、南風法則 以柔克剛
南風效應是在教育男孩子非常值得重視的。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寒冷刺骨,結果行人都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麗中,行人因為暖和,相繼脫掉大衣。
很多家長在養男孩時,面對男孩的種種鬧騰行為,總大聲呵斥和嚴厲批評,以「硬碰硬」來壓制男孩的「過分活潑行為」。但是,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因為男孩的「活潑」不安份是一種天性,強制無法改變。如果家長能夠像南風那樣,對孩子以柔克剛,將起到很好的效果。
溫柔以待的背後是尊重,男孩自尊心很強,他會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愛,從而更加尊重家長的教育,少一些叛逆乖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