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痛高發的人群,找對原因,進行預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上了年紀,有很多人會經常出現腳跟痛。有些人覺得腳後跟又不是心臟大腦等要害處、腳後跟疼不是什麼大事而忽視它,其實這是身體關節出現病變的徵兆,千萬不能忽視。出現腳跟痛時,首先找對原因。
腳跟痛的原因:病變 肝腎虧損 風濕
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行走不便。造成腳跟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下面幾種。
發病通常不紅不腫,但疼起來有時像針扎,當心肝腎虧損。(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1、由於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蹠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
2、中醫學認為,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注意:腳後跟痛的朋友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肝腎功能,以防止大的病變。
3、腳跟受風濕。這類病人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
4、腳跟血脈不活。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發坐一段時間下地行走時,腳後跟就像針扎一樣疼,但是行走一會兒以後,疼痛的症狀逐漸消失。
腳跟痛的預防
中老年朋友很多都會遇到腳跟痛的情況,青少年也不是完全沒有。患有關節損傷或者長期站立的年輕職業人士,也有可能出現腳跟痛的問題。有好辦法嗎?腳跟痛高發的人,預防是最為關鍵的。
如何預防腳跟痛?從年齡、特殊體型、體質分別建議如下: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尤其是高處跳下。
2、老年性腳跟痛多由於勞損、蹠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引起。此期應避免長期站立或長期行走,抬高腳跟可以減輕腳跟負荷。穿軟底鞋、後跟部墊一軟的圓型墊,可以減少腳跟部受壓。
3、平足症引起腳跟痛是由於足弓減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傾倒,則在長期行走時疼痛出現,故應在足底中央墊一軟墊,軟墊高度2~3釐米,並使內側高外側低,中央高前後側逐漸變平,呈斜坡狀。
4、類風濕性跟骨炎,應用藥控制,並在鞋內墊軟墊。
5、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或做簡單的按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6、堅持腳部鍛鍊,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食療效果不錯
腳跟痛的人群,大多缺乏維生素缺乏,要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有腳跟痛的人群,大多缺維生素,腳跟痛的朋友,注意日常飲食的調理。適當的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1、補充維生素B6,可幫助鈣質吸收和預防骨刺的形成。
2、補充維生素C。
3、多食含鈣的食物。
4、多食含鎂的食物,如蔬菜、穀類、肉類、豆類及豆製品。
5、避免過多酒精、咖啡、糖類食品,以保護體內礦物質的平衡。
6、貼心食譜:「川芎、當歸豬腳湯」
川芎、當歸各15克,豬後腳一隻,燉一小時,喝湯吃肉。通經活血,濡養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