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COVID-19仍具威脅性 去年12月約萬人離世(圖)

發表:2024-01-11 18: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稱,2023年12月全球各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大約1萬例COVID-19患者死亡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稱,2023年12月全球各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大約1萬例COVID-19患者死亡病例。(圖片來源:FABRICE COFFRIN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綜合報導)與3年前相比,今天人們對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不再感到那麼可怕,而且更常見。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不再是「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過去年12月仍有通報約1萬人因COVID-19而離世。

WHO:去年12月COVID-19死亡患者約萬人

1月10日,在社交媒體X(舊稱Twtitter)上,世界衛生組織同步播出了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關於全球衛生議題的媒體簡報會。在簡報會上,譚德塞談及COVID-19時說:「儘管COVID-19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這種病毒依然在傳播、持續變異和導致人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獲得的各種來源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全球COVID-19疫情導致確診患者人數有所增加,原因是聖誕節假期期間的聚會,以及JN.1變異病毒株。而JN.1目前是全球各國通報最常見的COVID-19變異病毒株。

2023年12月,全球各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大約1萬例COVID-19患者死亡病例。與2023年11月相比,12月COVID-19確診患者住院人數也上升了42%,重症加護病房住院的患者人數也增加了62%。

然而,目前WHO(COVID-19)這些流行趨勢是基於不到50個國家的通報數據,其中大部分位於歐洲和美洲。可以肯定的是,其他國家也有尚未通告的COVID-19疫情和確診患者增加的情況。

對此,譚德塞表示,正如世界各國政府和民眾對其它疾病採取預防措施一樣,所有人都必須繼續對COVID-19疫情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雖然,COVID-19病毒導致每月1萬名確診患者死亡還遠低於全球大流行高峰期的死亡人數,但在可預防的前提下,出現這種死亡人數的情況是不可接受的。

譚德塞說:「我們繼續呼籲世界各國政府繼續進行檢測病毒和病毒基因定序工作,確保各國民眾獲得可負擔的且可靠的檢測、醫學治療和疫苗。我們繼續呼籲個人接種疫苗、進行檢測,在需要時戴上口罩,還要確保擁擠的室內空間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儘管COVID-19現在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世衛組織正在應對包括加沙地帶、埃塞俄比亞和蘇丹等許多其它緊急衛生健康狀況。1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將發布2024年世界公共衛生緊急呼籲,概述需要在全球41種緊急情況下保護最脆弱群體的健康。2024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為近9000萬人提供救生和健康支持。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說:「未來的一年將是對人性的考驗,考驗我們是否屈服於分裂、猜疑和狹隘民族主義,或者我們是否能夠超越分歧,並尋求共同利益。儘管世界面臨著眾多的挑戰,但我對此仍然保持樂觀。WHO仍然致力於今年和每年竭盡全力促進、提供和保護世界人民的健康。」

COVID-19不再是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宣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不再列入「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名單。他說:「COVID-19疫情現在是一個既定和持續的衛生問題,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並不意味著COVID-19病毒不再是一個全球公共衛生的威脅。

自從2020年1月30日宣布COVID-19列入「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名單後,世界衛生組織收到報告死亡病例約700萬人。對此,譚德塞稱:「但我們知道實際死亡人數要高得多,至少有2000萬人。」「病毒還在致死和變異,新的變異株出現仍會帶來感染和死亡病例激增的風險。」

綜合法新社、法國國際新聞頻道「法蘭西24」(France 24)和法廣報導,11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專家瑪麗亞·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說:「(COVID-19)這種病毒,即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目前正在每個國家傳播,並且(對人類健康)仍然構成威脅。」

范科霍夫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爆發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醫學技術負責人,現在是聯合國衛生機構流行病和大流行病防疫和預防的臨時主任。在世界衛生組織社交媒體X(舊稱Twitter)頻道的醫學討論中,范科霍夫表示:「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因為(COVID-19)病毒正在持續不斷傳播、進化和變異。」

對世界衛生組織來說,有3個「值得關注」(interest)的COVID-19變異病毒株(XBB.1.5、XXB.1.16和EG.5)和6個「監控中」(under monitoring)的變異病毒株(關注程度較低)。在6個「監控中」的變異病毒株中,BA.2.86正在升級為「值得關注」的COVID-19變異病毒株。

COVID-19大流行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並造成經濟和社會嚴重破壞。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COVID-19疫情列為最高疫情警報級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並在2023年5月5日解除了這一疫情警報。

除了急性感染和疾病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擔憂COVID-19病毒造成的長期後遺症,統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或「後新冠狀況」(post-COVID conditions)。

路透社報導,2023年12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COVID-19變異病毒株JN.1已被列入「值得關注的變異(現象)」,但也宣稱變異病毒株JN.1現在不會對公共健康構成太大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稱:「根據現有的觀察證據顯示,JN.1變異病毒株對全球公共衛生系統造成額外風險的可能性,目前被評估為較低。」目前COVID-19疫苗可以繼續預防JN.1和其它正在傳播的COVID-19變異病毒株引起的嚴重疾病和死亡病例。

12月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根據該機構的最新預測結果顯示,截至12月8日,JN.1亞變種約占美國COVID-19確診病例的15%至29%。目前沒有醫學證據表明JN.1相對於其它流行的變異病毒株對公共衛生系統的威脅更大,升級的COVID-19疫苗可以讓美國人免受這種變異病毒株的侵害。

據CDC稱,2023年9月,在美國首次檢測發現了JN.1變異病毒株。

上週,中國發現了7例COVID-19亞變異病毒株確診病例。

美國雜誌《時代》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傳播數據作出的一些預測,到今年12月底,美國至少有一半的COVID-19新的確診病例是由JN.1感染造成的。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與先前的變異病毒株類型相比,JN.1造成越來越多感染的病例表明它的傳染性更強,或更容易突破人體的免疫防禦。目前沒有證據表明JN.1比其它病毒株引起更嚴重的疾病,其引發的主要症狀與先前的變異病毒株基本相同:喉嚨痛或發癢、疲勞、頭痛、充血、咳嗽和發燒。到目前為止,COVID-19檢測和治療對JN.1還是比較有效。

WHO敦促北京提供全面COVID-19起源信息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2023年1月報導,在新聞媒體記者會上,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自從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疫情達到頂峰以來,全球範圍內共享變異病毒株序列的數量下降了90%以上,共享變異病毒株序列的國家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一。「我們敦促所有正在經歷疫情高峰的國家增加測序,並分享這些序列。」

譚德塞說:「鑑於中國對COVID-19相關死亡的報告不足,這個數字基本肯定是低估的。」他還敦促各國提供按照年齡和性別分類的疫情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說:「WHO仍然認為,中國的死亡人數嚴重低報,這與所使用的相關死亡定義有關,鼓勵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生報告這些死亡病例,而不是勸阻。」

綜合美聯社、CNN、路透社等歐美媒體報導,2023年4月6日,WHO秘書長譚德塞在日內瓦回應有關COVID-19疫情和病毒來源的問題時表示,如果不能完全瞭解北京當局所擁有的COVID-19疫情的數據信息,就無法下定論。北京當局掌握COVID-19起源的關鍵數據,並敦促北京當局公開分享這些數據資料。

譚德塞說:「所有假設都擺在桌面上。這就是世衛組織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要求中國在這方面進行合作。」如果北京當局願意公開分享所掌握的數據信息 ,「那麼我們就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它(病毒)是如何開始的」。

今年3月,中國醫學研究人員曾短暫將COVID-19大流行早期的數據上傳到國際數據資料庫中,包括2020年1月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1000多個環境和動物樣本中發現的基因序列。這些數據顯示,來自多種動物物種(包括浣熊犬)的DNA存在於環境樣本中,這些樣本的SARS-CoV-2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而SARS-CoV-2則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這表明它們是該疾病「最可能的傳播途徑」。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2023年9月17日,譚德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COVID-19變異病毒株導致確診病例增加,WHO已準備好派遣第二支團隊對疫情起源進行調查。因為COVID-19第一個確診病例是在中國武漢,在世界各地蔓延後導致近700萬人死亡。然而4年後的今天,COVID-19全球大流行疫情起源依舊不清楚。

譚德塞說:「我們正在敦促中國給予充分准入的授權,我們也要求各國在雙邊會議上提出這一問題,敦促北京方面予以合作。」「我們已經以書面要求提供相關疫情的全部信息……如果他們允許的話,我們也願意派出一支(調查)團隊。」

譚德塞在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正是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和製藥公司為了對抗新出現的冠狀病毒變異病毒株而一直在競相更新疫苗。雖然,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全球已經不再是大流行嚴重時期,但WHO認為各國應加強對高度突變的BA.2.86和其它Omicron亞變異病毒株的監測。

譚德塞長期以來一直敦促北京分享有關COVID-19起源的信息,也表示在此之前所有假設都仍然存在。有關COVID-19大流行起源,目前有2種最著名的假設理論:一是通過武漢生鮮食品市場由動物傳染給人類,二是由於武漢市病毒研究所實驗室的外洩而引起的傳染。但尚未達成科學共識。

對此,譚德塞說:「除非我們獲得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據,否則我們不能這樣說或那樣說。」「我們會得到答案的,這只是時間問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