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大選結束與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外界關注2024年的台海局勢。(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隨著臺灣總統大選結束與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外界關注北京當局在2024年會對臺灣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與行動?對此,本週一美國華盛頓智庫公布了一份最新報告,調查逾80位學者及外交官員對於兩岸未來的評估,認為未來五年中共隔離或封鎖臺灣可能性大於武力侵臺。
美國新聞網站Axios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合作,對美臺87名專家進行調查,顯示只有26%的美國專家及17%的臺灣專家認為,中共具有在未來5年內對臺發動有效兩棲入侵的軍事能力。
CSIS報告稱,作出這一評估的原因之一是「兩棲入侵需要投入比隔離或封鎖大得多的軍事力量,所涉及的行動也會複雜得多」。
90%美國專家及62%臺灣專家指出,中共有能力對臺實施隔離。隔離是一種有限度的封鎖,針對的是商業活動,而非軍事活動,或將由中共海警局或其他執法船隻執行,而非中共軍方。
另有80%的美國專家及60%臺灣專家認為,中共有能力對臺實施封鎖。封鎖將涉及商業與軍事活動,而且由中共軍方直接領導。總體而言,臺灣專家對中共的威脅感低於美國專家,對中共軍事力量的評估也一直低於美國受訪者。
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稱,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陳明祺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我在想,這是否可以被稱作是美國『戰略模糊政策』的成功,因為臺灣專家對於美國政府介入台海危機的信心很低,連帶地對於美國的盟友會介入的信心也很低。」
報告提到,隨著臺灣大選結束,約67%美國專家與57%臺灣專家認為2024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約75%美國專家與66%臺灣專家表示,近期緩解美中緊張局勢的努力,並不足以顯著降低台海危機的可能性。
不過學者們對於危機將發生於5月20日的臺灣總統就職典禮之後,還是「520」就職典禮之前,有不同看法。同時,臺美兩方學者對於危機的具體形式看法也不同。多數學者認為,臺灣總統大選會是影響北京對臺政策的關鍵因素,幾乎沒有學者認為在大選過後,北京的政策將會維持完全相同。
針對台海危機發生的時機點,陳明祺認為,「北京政府大概會等待臺灣總統就職典禮過後,看看賴清德會怎麼回應中國,以及他的新兩岸政策是什麼。」
報告也提到,隨著中國經濟進入結構性衰退,臺美學者普遍認為,雖然北京的攻臺意願不會出現變化,但經濟因素會導致中共武力攻臺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22日刊登的一篇專欄文章寫道,臺灣大選後未爆發戰爭,對美國加州和全世界來說都是好消息,不過,這樣的平靜無法保證會持續下去。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層仍企圖掌控對臺灣的統治權。不過目前各方都已退一步遠離軍事衝突。原因很簡單:戰爭代價太高昂,包括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本月估計共軍入侵臺灣的經濟衝擊,並推斷會觸發大規模全球衰退。根據估計結果,戰爭會讓中國經濟萎縮近17%;美國經濟萎縮近7%;全球經濟萎縮約10%。如果中共對臺灣實施經濟封鎖,對中美而言,第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分別減少近9%和3%。
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兩岸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中國國內的經濟問題會影響他們侵略臺灣的野心。」還有一個因素:習近平似乎沒有把握弊病叢生的中共軍隊能夠在軍事衝突中取得成功。
「所有這些因素都讓他們意識到,對臺動武確實存在很多風險。」葛來儀說。
不過文中指出,這並不意味著臺灣海峽的對峙已經結束。葛來儀預估,中共在台海的軍事壓力會持續下去,中共並將持續對臺灣施加經濟和政治壓力,並且軟硬兼施。
根據中華民國國防部22日發布的新聞稿,自21日上午6時至22日上午6時,偵獲共機4架次、共艦4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國防部表示,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另外,6枚中共空飄氣球在台海周邊空域活動,創下本月單日新高記錄,其中1枚氣球距離基隆西方僅57浬。
根據國防部記錄,目前1月至今已記錄到42枚空飄氣球擾臺,其中以21日6枚最多;其次是11日有5枚;偵獲機艦部分,本月單日偵獲軍機數量最多為17日有24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延伸線數量最多的也是17日有11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