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招攬外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去年5月正式掛牌成立,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中國營商環境加速惡化,1月24日,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對外資和經濟等方面表態。
李雲澤對外資和經濟等方面表態
1月24日,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香港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致辭稱,自成立以來,金融監管總局系統改革組織架構,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改進監管方式,努力為全面提升監管質效奠定良好基礎。
論壇上,他還提及了經濟增長、金融監管、對外開放、與香港雙邊合作等內容。
他稱,「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
李雲澤在會上還表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加強與香港方面的雙邊監管合作,不斷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稱將「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參股內地保險公司的准入門檻。」
中國經濟受到地方政府債務增加和房地產危機加深的拖累,復甦遠比許多分析師預期的更不穩定。隨著中國的全球投資者紛紛撤離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和上海股市出現大幅下跌。
李雲澤表示,展望今年,經濟發展固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他稱:「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底子厚.....總體來看依然是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
他說:「中國內地金融業總體運行穩健、風險可控。」
儘管李雲澤信心喊話,但對於大多數在華經營的西方企業來說,2023年是異常艱難的一年。
中國官方不斷喊話 外資不斷撤離
中國總理李強1月16日在瑞士達沃斯向世界喊話,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真心」歡迎各國企業繼續投資中國,將盡最大努力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
這是中國總理為爭取外商返回中國擴大在中國投資,幫助中國走出數十年來罕見的經濟嚴重低迷而發出的新的呼喊。外商和外資的紛紛撤離,讓中國領導層深感憂慮,擔心這一趨勢會加快生產鏈和供應鏈的轉移,從根本上削弱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李強的這些話與北京這些年的許多做法有著巨大的反差。在香港問題上,中共放棄了它在香港回歸時作出的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於2020年強行在香港實施國安法,摧毀了香港人民享有的多種權利。在市場開放方面,中國也沒有兌現它向世貿組織作出的市場化承諾,反而退回了政府控制經濟的老路。它曾經許諾世貿組織的市場開放至今也沒有完全開放。
在2023年,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各種問題集中爆發,出現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從未看到過的嚴重困難。債務危機、房地產泡沫破裂、人口下降、失業飆升、需求持續低迷、企業大批倒閉、通縮來勢迅猛,曾經驅動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全部熄火。
中國營商環境加速惡化,企業在華經營所面臨的各類風險大幅上升,首席執行官們正陷入一個兩難的選擇窘境。
去年11月,美國資產管理巨頭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和以民調為基礎的績效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紛紛決定撤離中國。在此之前,聚焦科技諮詢的弗雷斯特市場諮詢(Forrester)、美國格理集團(Gerson Lehrman Group)已大幅裁員。而對中國依賴程度較高的製造業領域,如蘋果公司也正在將其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地。
截至去年9月底,外國企業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從中國撤走利潤,總金額超過1600億美元。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去年11月公布的數據,第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負債為負118億美元,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負值。
代表近2000家歐洲和美國企業的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分別於去年9月份發布了中國商業環境報告。這兩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商業環境對西方企業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北京雖然表面上仍然重視外資,但卻把國家安全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有近三分之二的在華歐企認為,中國愈發複雜的法律法規使得商業機會難以實現。
儘管中國國務院去年曾出臺24項措施,鼓勵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再投資,但金融學者認為,意見文件由國務院直接出臺並不尋常,且有關措施缺乏新意,相信會陸續有更多外資撤出中國。
加強控制 習近平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和金融監管總局
對於金融領域,習近平加強控制。在去年3月份的「兩會」上決定,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和金融監管總局。
中央金融委員會於1998年在前黨魁江澤民任期內組建,為中共控制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發揮了作用。它於2003年解散。
金融業人士直言,中央金融委員會復活,對金融體系產生強大的影響,包括在關鍵職位上進行人事任命。通過中央金融委員會,習近平和他的親信可以更快地進行改組,用對他們更忠誠的人取代剩餘的傳統技術官僚。
在中國首都北京市的金融街15號,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5月18日正式揭牌,官方網站同時啟用;中國銀保監會相關官方宣傳名稱也更改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至此,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形成「一行一局一會」格局:中國央行、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
從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獲批,到5月18日新機構正式揭牌,時間僅僅用了69天。
據官方的解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是負責證券業以外的金融業監管,同時原本由中國央行負責的金融集團日常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中國證監會負責的投資者保護等,皆劃入總局的業務範圍。
近年來,金融監管上的一系列失誤和醜聞,已讓中共維持金融秩序的能力受到質疑。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接近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對習近平來說,讓金融行業符合他的願景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