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管道協議陷僵局 中俄友誼「無上限」?

發表:2024-06-10 1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4年6月10日訊】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天然氣協議「西伯利亞力量2號」傳出因北京強硬砍價而面臨停擺,讓雙方「無上限友誼」蒙上一層陰影。

分析人士表示,這項協議的經濟利益層面可能會蔓延到政治信任與外交關係,導致雙方在國際舞台上的互動變得更加謹慎。但中俄在共同反美的「大局」下,儘管過程有些曲折,彼此合作的態勢仍不會改變。俄羅斯最後妥協的可能性高,或者會用北極等其他戰略空間來跟中國做出交換。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2)大型天然氣管道協議已經陷入僵局,因為莫斯科認為北京在價格和量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中國提出的天然氣採購價格接近莫斯科當局大幅補貼後的國內價格,且承諾的採購量只有該管線預估年輸氣量500億立方米的一小部分。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設計工作早在2020年啟動,該天然氣管道名為「東方聯盟」的支線,穿越蒙古,輸往中國。管道總長度約為6700公里,其中2700公里穿越俄羅斯境內。該管道可在「西伯利亞力量1號」之外每年額外輸送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給中國。

「西伯利亞力量1號」的管道全長3000公里,穿越西伯利亞一路進入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該管道自2019年12月開始營運,2024年的出口量預計達到300億立方米,2025年達到380億立方米的滿荷供應量。

上月,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Alexander Novak)還說,中俄兩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簽署修建「西伯利亞力量2號」合約,未料不到一個月,計畫就生變。事實上,蒙古國總理羅布桑那木斯來·雲額爾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在今年1月時也曾透露,該管道工程建設可能面臨推遲。

討價還價

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談判雙方現在困在定價。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曾經根據2019到2021年的海關數據計算,中國向俄羅斯支付的天然氣價格為每百萬英熱單位(British thermal unit)4.4美元,低於支付給緬甸的10美元,也低於給烏茲別克的5美元。同期,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價格約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0美元。換句話說,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天然氣的價格只有歐洲的一半,而且路透社曾報導,俄羅斯預期接下來4年對中國天然氣的售價還將持續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踩煞車並不代表對這個項目沒興趣,很可能是還在跟俄國討價還價中,以便爭取更好的條件。畢竟中國仍處於天然氣消費需求的增長期,相關研究指出,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在2035年時會提升至60%。何況目前中國取道海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比重偏高,會有被海上封鎖或攔截的風險,因此在潔淨能源目標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下,中國仍有進口天然氣的強烈需求。

臺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砍價」的「底氣」來自於俄羅斯有求於中國,因為俄羅斯需要透過出口原物料來取得俄烏戰場上的經濟來源。

他說:「這一次所釋放出來的訊息似乎中國是透過現在俄羅斯急需要去出口天然氣的部分,來維持他在俄烏衝突以及自己國內經濟的穩定上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砍價底氣何在

孫國祥表示,急於從外國進口天然氣的中國,卻在「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表現「矜持」,很可能跟中國自身對於目前整體全球經濟情勢的判斷有關,包括全球供應鏈重組造成的經濟不穩定等,導致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標的上都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換言之,中國在未來的天然氣採購上面「究竟願意付出多少錢」成為中國的基本考量,而這又牽涉到中國本身的經濟狀況。

孫國祥說,中國現在中央與地方債臺高筑,所以中國似乎想要用比較保守的經濟政策來維護國內的穩定發展,以防範系統性風險。再加上中國可能評斷與美國和歐盟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未來仍要持續應對,因此對於未來天然氣的需求是否還要像以往那麼多,也變得更加審慎評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6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尋找中俄兩國利益匯合點,深化利益交融,是中俄兩國元首的共識。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3日也說,俄羅斯將與中國就能源供應問題達成所有必要協議,談判仍繼續。

影響層面

孫國祥表示,如果「西伯利亞力量2號」沒有辦法建成,或者建成了但中國採購的份額非常低的話,將直接影響俄羅斯能源出口的經濟利益。但由於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如果談不攏,這個經濟影響有可能會蔓延到政治信任,甚至外交關係上,導致雙方在其他合作面向與國際舞台上的互動將變得更為謹慎。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蕭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西伯利亞2號’這條管線,對中俄來說在客觀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應該談得成,可能只是早或晚的問題而已。我們可以從之前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案例找到答案。」

他指出,2014年「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線的合同能談成和當年的烏克蘭危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俄國被西方經濟制裁後,許多重大投資開發無以為繼。如果沒有後來的中國資金投入,俄羅斯空有豐富天然氣資源也無力獨自開發。俄國目前因為俄烏戰爭面臨制裁,情勢又比2014年時更為嚴峻,俄國甚至還丟了歐洲這個龐大的天然氣市場。

劉蕭翔表示,所以回過頭去看,即便2014年時俄國迫於無奈向中國讓步,「西伯利亞力量1號」這條管線之後還是為俄羅斯帶來相當大的政經效益。首先,當時這條管線的落成讓俄羅斯有和歐洲議價的籌碼;再者,俄羅斯也能借由這條管線推動它亟待開發的遠東地區,也提供未來深耕亞太地區能源市場的可能性。

對俄仍有利

他說:「同樣的道理,假如俄國最後在‘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上被迫對中國讓步,但長遠來看,對俄國還是有利。」

他表示,即便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利潤補不上歐洲市場的缺口,俄羅斯也別無選擇,只能盡量從中爭取有利的條件,只是對俄國自尊與民眾情感的傷害恐怕難免,俄國內部就有輿論認為2014年中國是在對俄國趁火打劫,「今天也一定還會有這樣的看法」。

劉蕭翔說,中俄之間還是存在天然氣的供需關係,目前沒達成共識不代表就此破局,只是雙方還在磨合彼此都能接受的條件。至於怎麼磨合,這涉及決策黑箱,外界暫時不得而知。但或許有一種的可能,就是俄國在天然氣出口上讓步,而中國在俄國其他需要的方面提供支持或做同等的讓步。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連弘宜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出相同看法。他表示,中俄能源合作通常在遇到大事的時候價格就能抵定,比如2008年喬治亞衝突時,原油價格就談妥了;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時,天然氣的價格就談妥了。照理說現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對中國有比較大的需求,但對中國而言,他當然希望能拿到更好的合同,雙方還在拉鋸中,這是一個談判的過程。

連弘宜說:「根據過去那兩次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因為買賣就是價格的問題而已,那價格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妥協,所以我個人覺得妥協的可能性應該是比較高。那當然就是看誰最後是有需求對方的,就是等於說被迫要妥協。」

共同利益

連弘宜認為,雖然「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談判過程有些曲折,但中俄之間並不會因為單一事件而影響到兩國關係,因為雙方有一個「大局」的共識,就是必須要共同合作才能應對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外來壓力。

他說,雖然目前俄烏戰爭的情勢,不管是在國際輿論支持,還是物資支援等方面,看起來好像是俄國比較需要中國;但長遠來看,北極的礦藏資源、航道擴展、科學研究、軍事利益等,這一條「冰上絲綢之路」對中國極具吸引力,而這一塊土地主要掌控權在俄羅斯手中,所以中俄未來還有很多戰略利益的合作空間。

臺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說,上月中的中俄聯合聲明中,中俄表示將共同開發位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並探討中俄跟朝鮮邊界比鄰的圖們江下游出海口事宜,甚至對北極航線也展開討論,顯示中俄之間仍然具有很多共同利益。

他表示,中俄聯合聲明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顯示中俄未來似乎在遠東地區正在找一些協作空間,而這些空間或許會是未來北極戰略空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換,而這其中也包括了「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談判。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