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勞天下而死為「社」;后稷作稼穡而死為「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由於各類古裝影視劇的頻繁播出,大家對於「社稷」一詞可謂是耳熟能詳了,知道這是「國家」的代名詞,那麼「社」「稷」的涵義各為何呢?為甚麼數千年來一直以它作為國家的象徵?
平治水土有功的社神
社稷,分別指兩位神靈,一個是土地之神,社神;一個是穀物之神,稷神。《淮南子‧氾論訓》說:「禹勞天下而死為社;后稷作稼穡而死為稷。」禹和后稷是舜的賢臣,他們的功德浩大,恩澤遍布百姓,所以古人尊崇禹為社神,尊崇后稷為稷神。
遠古時期爆發大洪水,「社祀」的興起便與洪水的治理有密切的關係。在《詩經‧商頌》中說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據說南山、梁山是禹所整治的,豐水向東流入黃河是禹所注入的,遮天覆地的洪水是他所治理的,水道自然也是他所排列的,並為山川取定名稱,作為大地疆界的地標。禮器「齊侯鎛鍾」的銘文記載,商湯繼承的九州,是禹所劃定的,方行天下至於海表,都陟有他的足跡,因有功烈於民,而成為夏朝的始祖。
「能殖百穀百蔬」的稷神
稷,又稱后稷,他的誕生是一段神異的傳說。后稷的母親是帝嚳的元妃,名叫姜嫄,一日至野外踩踏了巨人的足跡,便懷胎滿月生下了一個男嬰。她覺得不吉利,於是將孩子拋棄,前後丟棄了三次,孩子總能奇蹟般地存活下來,她認為是神的旨意,又將孩子抱回來撫養,取名叫「棄」。
棄在稼穡(農事)上天賦異稟,又仁厚有德,被堯任命為農官,並賜他「稷」這個名字。舜命禹治水時,也跟棄說:「棄啊,現在天下黎民困苦飢餓,你擔任農官的職務,去教導百姓依照時令種植莊稼吧。」也因為棄的努力,漸漸的將先民以遊牧狩獵為主的生活型態,轉變為農業生產,後來棄因「勤百穀而山死」,成為周朝的始祖,作為周人「郊」祭的神靈。
「社稷」成為國家的象徵
凡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土地與糧食是國家的根本,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土地之神是社神,百穀之神是稷神,因此中國古代帝王都以社神與稷神作為重要的祭祀對象,祈求國土平安,五穀豐登。
《白虎通‧社稷》寫道,王者所以有社稷何?曰:「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早在西周時期,祭祀社稷的禮制便已形成了,據《周禮‧春官宗伯》云:「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可知帝王建邦設都,必以宗廟、社稷為先,故自先秦以來,社稷就成為國家的代稱。